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3章 你不愧姓牛(1 / 2)

经过一天一夜又半个白天的交流学习,辽州的十七位知县们感觉自己脱胎换骨了。

到了这日下午,各个思路大开的知县们,依次排队,求见知州大人。

刘衡在府衙后堂,一一接见,听了这些知县们对自己所辖县所的规划。

要说最务实的,还是虎狼关那边的知县。他就盯住了一点,虎狼关那边有边贸商镇,所有往来商队都要从自己境内路过。这代表什么?代表有很多人肥、牲畜肥料啊。他得在沿路多修茅房,肥水不流外人田,不能让肥料流失了。

刘衡对这还是很赞同的,将自己当年在新野官道修岗亭的想法跟他说了说。茅房不仅得修好,还得及时清运,还要分配好,免得沿路村子为收肥料起了争执,顺便还能创造几个专门运夜香的公职,每月给点钱,用牛车挨村送。各村若是田地增产了,年底可以用菜或者粮食来抵县衙支出的费用。

虎狼关知县听完之后大呼佩服,知州大人这环环相扣的做法,真是太妙了。

要说最大胆的就是新乡县令。他决定“卖人”,刘衡吓一跳,县衙牵头做人牙子可不行啊。

新乡知县咳了一声,“大人,前年兵祸,有很多民夫青壮和流民逃入新乡县,很多在各村安家落户了。新乡田少,这些劳力们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下官是想组织民夫队,哪个县缺劳力,可以到我们新乡来雇佣。”

这倒是好法子。新乡县论人口,如今是辽州数一数二的大县。县令这做法,也算解决了各县劳力不均的事。而且,县衙出头牵线,民夫们也不怕拿不到工钱。

其他县令,比如辽中县,他们打算养殖鹅鸭,辽中水系多嘛。

还有一个县,山脚下有几个村是养鹿的,以往反正养了无力运送出去,只能贱卖。如今县令大人就想这鹿可不能浪费了。

田地多的打算一门心思搞增产,文人多的打算扎堆鼓励科举弄个教育强县……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要说最没下限的,就得是和亭县的知县,他一张口,“大人,下官想了一夜,决定组织百姓们到蛮夷那边偷!”

刘衡正想喝口水润润嗓子,一听这话,一口水直接呛进了喉咙,俊脸都咳红了,牛知县啊,你不愧姓牛。你这么牛,你爹娘知道吗?

牛知县解释,和亭县靠近虎牢关,就沿着边境那一片,地形狭长,每年没少受蛮夷祸害。蛮夷年年扰边,而县内的百姓们呢?日子难过了,也变得彪悍了。大家三五成群结一伙,每年组队到关外去,躲在蛮夷的草场上偷人家的羊羔子、小牛犊。

和亭这名字,就是因为每次蛮夷跟卫国打仗后议和会选在他们县内,时间久了,原来的名字不用了,就改叫和亭了。

牛知县可不只是说嘴炮,人家有理有据,“大人,往年我们县内百姓,都能从蛮夷那儿偷到上百头牛羊。若是每家都偷一只小牛犊,我和亭县牲畜就能供应辽州各县。”

照牛知县的意思,往年偷的少不是百姓胆小也不是偷的水平不行,是咱卫国虎牢关巡视太严,百姓们出关太难。

这要虎牢关肯放行,他保证和亭县一年完成偷一千头牛羊的任务。

刘衡就觉得,他帮边军梁宇东们捏了把冷汗,边境有这么多神偷,你们压力大不?牛知县,你就不怕蛮夷以此为借口攻打卫国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