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2章 新大门打开(1 / 5)

刘衡一番点评,十七位知县就分成了两派,所谓先进鄙视后进,任何时候,挂车尾都是让人歧视的。康平知县就觉得一下子,自己没同盟了。

刘衡说完之后,看向所有知县,“圣上对辽州寄予厚望,诸位想必都是为国分忧之心迫切。本官不能冷了诸位为圣上分忧的一片热血,更不能让尽心做事的同僚们寒心。本官初任知州,午夜梦回,想到三年后吏部考核,本官该如何为诸位同僚撰写评语?”

所有县令们一惊,眼睛齐刷刷看向刘衡:你打算怎么考评我们?

刘衡拿起了发给大家的那张纸,“本官觉得,诸位同僚皆是有为之人,而有大家的治理,想来百姓生活必定蒸蒸日上,钱粮税收必能如期完成。所谓人人心中一杆秤,这秤砣,就是老百姓。本官决定,每年给诸位同僚考核一次。”

刘衡讲了一套辽州对知县们考核评定的标准,什么标准?用你们自身实力说话。

对照吏部对官员的考核标准,对照你们自己县里做出的成绩,对照县内百姓们的期待,每年先评出三位优秀知县。

“咱们不用跟其他县比,就跟自己县比。比如新野县,去年收粮多少,今年收粮增加了多少,增加了几成。增产多的自然是大家兴农之功。辽州将做三块优秀知县的匾额,选出优秀知县后,本官就将这匾额亲自送到优秀知县的县衙去。待到三年吏部考核时,凡是入选过优秀知县的,本官一律给出上上考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