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51. 自己翻开看吧(2 / 3)

这一路演奏者属于感性派。

李安认为自己是一个纯粹的理智派,拿到一部作品他必须根据作品时代、作曲家风格、以及严格的曲式分析之后,做出框架,然后把每一个片段都练到自己预想的程度,最后无论在何时何地演奏都会按照此版本来进行。

而原主则是彻头彻尾尾的感性派,无论练习肖邦还是车尔尼,无论练习贝多芬还是巴赫,原主弹出来的都是一种打破框架式的音乐,随心所欲在他的演奏中展现的淋漓精致,在琴房里和师姐亲个嘴之后也能把激昂的革命练习曲弹出一股爱情的酸臭味。

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天赋,至少李安认为自己做不到。

想到这里,李安大约也明白了为什么原主大学挨了四年骂。

在他的记忆印象中魏三碗是一个对学生演奏风格要求极其苛刻的暴脾气老师,和原主这种以彰显自我个性的内向学生碰到一起,结果不言而喻。

大多数老师似乎都喜欢听话的、能按照自己思路来学习的学生,包括李安隐隐也有这种心理——我是老师,你应该听我的。

但是不完全按照老师的思路来就是完全错误的吗?

其实想想原主也没有那么错,只是阶段问题吧,如果原主大学期间肯再刻苦一些把基本功练得扎扎实实,只要坚持练下去,未来不一定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试想假如所有人都按照一种框架来练习,那么五十年之后所有曲目的演奏版本之间将不会再有区别。

从目前堵点音乐市场的反馈来看,听众们似乎已经开始抱怨这个问题了。

“钢琴演奏需要同时保持冷静的头脑和火热的心灵,二者缺一不可。”

叹了叹,李安的目光再次回到这句话,心中有些感慨。

虽然还是不确切这句话的内涵,但他却从演奏风格中反思到了作为一名老师或许需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待各类不同的学生。

应该把因材施教看得再远一些,或许某一位未来的演奏家就在他教学的路上等待着他。

带着思考,他平静的翻开下一页。

‘在自由洋溢、感情丰富的演奏背后,总有严密的逻辑和深邃的思想作为依据。’

‘艺术和生活紧紧联密,我们永远不能只注意作品的形式,应该从各个方面尽可能的找出隐藏在作品中的内容,它们就藏在生活当中。’

大师就是大师,已经到了把艺术与生活镶嵌的境界。

李安心中赞美着继续翻页。

一页又一页,时间记录着他的表情与目光。

或停下思考,或皱眉咧嘴。

李安像是久旱逢甘霖的辽源,疯狂的汲取着雨露和养料。

浑然不知一个小时已经过去。

翻页。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