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7章 掌控商路(2 / 2)

孔攸又道:“都督府已经派下了通缉,又分发给了各大关所和津渡。”周钧叹了口气:“康宗昌在河西经营多年,怕是狡兔三窟,此番逃脱,很难再找到他了。”

孔攸躬身道:“让康宗昌逃出城,乃是攸之过错,还请主家责罚。”

周钧:“此事与你无干,无须自责。”

说完了这些,周钧放下文册,对孔攸说了罗荼龙部之行。

孔攸听了,朝周钧说道:“倘若敦煌古道能通商,将来便可利用此路,迁移人口和物资,这样一来,便可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周钧:“我有意上书朝廷,寻匠作重建敦煌古道,但这奏疏必须言之有物,需要想些由头。”

孔攸思考片刻,对周钧说道:“倘若要重建敦煌古道,理由其实有不少。”

“一、吐蕃和吐谷浑的军队,往年都是从龙勒山入沙州,再北上敦煌。墨离军和豆卢军常常需要面对十倍于己的敌军,万一前期战事不利,只能龟缩于笼城之中,苦待援军。由于沙州路途遥远,又道行艰难,所以河西的大唐援军,往往要在赶路上耽搁不少时间。如此一来,便使得大唐与吐蕃的北方战线险象环生。所以,快速应对来自吐蕃的威胁,便是修整敦煌古道的第一个理由。”

“二、天竺和大食商队,东向大唐。由于高昌、伊吾、晋昌这条丝绸之路,位于中线,西方商队不得不北行绕过大漠,路途遥远,耗时太多。所以,有不少来自西方的商队,宁可借道吐蕃,走高原商路,再从陇右进入大唐。这样一来,吐蕃可以从中坐收关税津费,平白截取了本该属于大唐的税金。所以,重开敦煌古道,可以将吐蕃夺取的关税,重新收回至大唐,既增强了国力,又削弱了敌人。”

“三、安西四镇驻军只有两万战兵,却要面对大食、大小勃律、吐火罗、九姓之国等等多方势力,局势复杂又补给困难。所以,倘若能重建敦煌古道,可以增强中原与安西的联系,加强对西域的控制能力。”

周钧听完,拍手笑道:“伯泓说的这三个理由,个个都是关键。”

孔攸又说道:“主家,光是有理由还不够,朝廷问起来,怕是还要拿出一个可行的方略。”

周钧:“不错,金家长行坊此番去往西域,在完成安西都护府的契单之后,我便让他们跟着龙部向导,从沙州大海道返回,重走一遍敦煌古道。”

孔攸:“倘若此行顺利,便可阚记商路和地图,再报于尚书省。只要能批下来,接下来便只剩最后一个问题了……”

周钧:“没错,最后一个问题……重建敦煌古道所需要的粮钱。”

孔攸:“按照大唐以往工造的流程,粮食绢帛和租庸调令,都是由两京和州府共同筹措。敦煌古道年久失修,沿途驿站和道舍早已破损不堪,休整重建怕是要花费甚巨。”

“先说两京,这几年里朝廷和皇宫开销极大,国库几近告急,重建敦煌古道怕是拨不出多少粮钱;再说州府,敦煌郡的财政本就困苦艰难,连日常开支都难以为继,更别提要负责此等耗费巨大的工程了。”

周钧听了也是头疼,便朝孔攸问道:“伯泓,依你之见,应该如何做?”

孔攸:“敦煌古道的重建,对于主家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攸有二策,可供主家参考。”

周钧:“速速道来。”

孔攸:“策之一,名为借商掌权。敦煌古道工程浩大,又牵涉甚广,办的不好,就要落下一个劳民伤财的罪名。此等差事,犹如烫手的热石,旁人避之唯恐不及。所以,主家身为河西互市监,又是提出重建方略的第一人,可以主动向朝廷请缨,亲自监督敦煌古道的修建,彻底把握住这条商路的管控权。”ъ

“策之二,名为共同筹资。重建所用的钱粮,倘若让朝廷和州府来出,怕是无法筹措。但是,如果向朝廷提议,向民间商贾借贷,令他们协助出资,来筹措重建的用度,再将这条商路的关税收入,取出一部分,用来偿还民间,并且答应所有借贷商贾,可拥有优先通行权。这样一来,朝廷和州府不仅不用出钱,而且重建了敦煌古道,还可以每年都收取到关税收入。”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