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3章 宦官之怒(2 / 3)

昭宗自登基以来,先后铲除了田令孜、杨复恭两大权阉,仅从与宦官夺权方面来看,昭宗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震慑了宦官势力,并从中挖掘了几个忠于皇帝的清流,例如西门大官人(西门君遂)等宦官。

好景不长,凤翔李茂贞称兵犯阙,西门大官人等浊流中的清流与真清流宰相杜让能,一同做了替罪羊,含冤受死。

随后,宦官一哥就成了骆全瓘、刘景宣。他们亲眼目睹了关西集团的强大和皇室的威严扫地,于是积极与关西集团狼狈为奸,内外勾结,倾轧昭宗。刚刚有所好转的宦官界,变本加厉地恢复了本来面貌。

在这股妖风的合力作用下,很快就催化出了三镇犯阙。随后在河东势力的干涉下,关西集团为求自保而不得不祭出宦官势力,骆全瓘、刘景宣等宦官做了替罪羊。

于是,宦官宋道弼、景务脩等就成了宦官集团新一代的领头羊。

在这短暂的几年中,掌握实权(左、右神策军;枢密使)的宦官们如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但朝廷的软弱无能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宦官们对皇权的敬畏早已荡然无存。宋道弼、景务脩等宦官的嚣张跋扈丝毫不加收敛。

宰相崔胤就以这两位宦官当突破口,积极鼓动昭宗对宦官势力痛下杀手。他之所以有这样的主张,并不是替江山社稷谋出路,而是自己争名逐利的手段。

首先,是出于自身安危的考虑。

众所周知昭宗的两大心病是宦官和藩镇,昭宗考虑的是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崔胤的背后势力是藩镇力量,所以必须让昭宗先迈出宦官的那只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