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 / 3)

同时在外太空的多种辐射照射下,某些平常没有发现的病变组织或许会活跃起来,这对宇航员的身体健康也是极为不利的。

我们为宇航员配备了医疗机器人和工程类机器人,就是为了减少宇航员工作中出现受伤情况的可能性,同时监督控制他们的饮食、睡眠和心理状态,避免阑尾炎、胆囊炎症、胃部病痛的出现。(胃是一个会受到情绪影响的器官,所以大家要保持心情状态健康哦)

但是这些只是减少需要动手术的概率,并不能彻底让手术消失。

我们也有医疗上的改革和创新,比如像国际空间站学习使用磁化的手术工具,这些手术工具可以随时吸附在手术台的工作台上面,让它们不会因为失重而乱飞。

还有依靠微创手术,比如锁孔手术,手术时在病人身上只用开一个小切口,利用摄像机和手术仪器就可以在腹腔内完美完成。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困难要克服,比如病人的体液因为处在无重力状态,所以表面张力会有极大的改变,血液、尿液等液体会粘附在器械上、其他组织结构上,甚至于漂浮起来形成雾气干扰医生的视线和摄像头的采集。

同时,因为手术环境需要密闭,所以会加大病人的感染风险,对医生的体力和观察力以及心理素质也是极大的考验。”

顾青的叙述,让实验室的议论声逐渐平静下来。

不论是六七十岁的院士和博士,还是那些中年科学家、青年实验员们,都安静的听着。

虽然自家大老板说的都是行业内大部分人都知道的问题,但是航空航天项目何其庞杂,搞机械的怎么会有搞人体生物的懂得多?

学识越多的人,就越是谦虚。

原本还有几个心里面觉得前期就是要冒险的年轻人,也开始冷静下来跟随着顾青的讲述,思索破局的方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