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笔趣屋-笔趣阁小说网>历史军事>织明> 第九十章:一分也少不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章:一分也少不得(2 / 3)

代王,乃大明九大塞王之一,初任代王是大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三个儿子朱桂,洪武十一年时封为豫王,洪武二十五年又改封代王,就藩于大同。

有代王,自然也要有代王府。

代王府是明代规模较大的一座藩王府邸,其以三大殿为中心,建有大小宫殿二十余座,房间屋舍更是多达八百余间。

代王府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代王就藩时就开始建设,于洪武二十九年方始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的小城池,南北长二百三十丈,东西宽也有八十七丈,四面围有数丈高的墙垣。

王府内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承运殿、圜殿、存心殿,是代藩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长春宫、交泰殿、坤宁宫,是代王和代王妃居住的正宫。

大同城,属于是十分方正的棋盘格局,有“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绵绵巷”。

其四座城门,所对应的四条大街分别是东面的阳和街,西面清远街,南面永泰街,北面武定街,四条大街在城中心呈正十字交叉。

这四条大街的中段又都各建有一楼,东有太平楼,西曰钟楼,南配鼓楼,北修魁星楼。

在城中心四条大街的交叉点上,树立着一座由四个牌坊连成一体的牌楼,俗称“四牌楼”,是一座木结构的建筑,其形制颇为精美。

大同府领有四州七县,分别是朔州、应州、浑源州、蔚州四州和大同、怀仁、马邑、山阴、广灵、灵丘、广昌七县。

而大同镇则是下辖大同左右卫等八卫,井坪所等七所,以及新平堡、杀虎口等五百八十三处边堡,其西北两个方向直面河套上的土默特蒙古,防务尤重,仅次于宣府、辽东、蓟镇。

所以,大同镇总兵官在明朝也是极为重要的存在,更何况大同镇还是夹在宣府、山西之间的重要通道,永宁伯自然不会放过。

…………

三月十六日,太阳初升,遥远的东方隐约闪现着道道霞光,大同城里也如往常一般,勤劳的人们已开始在大街小巷中忙碌开来。

贺宽,现已是大同镇标营的游击将军,他与总兵王朴的中军亲将王徵,共同统率王朴的镇标营五千战士。

大同镇总兵王朴的镇标营,在经历了辽东一战之后,尚有近三千人的精锐战士。

不过,经过标营游击贺宽按着勇毅军标准的汰选后,留下的也就只剩两千左右人马,这其中还有五百是王朴的家丁。

对于这些家丁,并未像勇毅军那样全部转为普通骑兵,而是予以保留,并由王朴的中军亲将王徵亲自统领。

毕竟,王朴也是一任总兵大帅,他虽向张诚靠拢,但并未完全加入勇毅军,多少还是要给他保留一些自由度和独立性。

现在大同镇标营是由三部分组成,其一就是辽东战后幸存的精锐,其二是贺宽带来的一部勇毅军战士,其三便是新募选上来的大同镇守兵和军户丁壮。

按大明军制,各镇内的卫所、城、堡守兵,平时听命于各自的上官千户、守备、指挥使等武官,承担戍守与屯垦事务,并不属于营兵系统,也不受各游击、参将、副将、总兵的节制。

不过,各营若是战兵员额出现短缺之时,可以请得总兵将令后,前往各卫所、城堡的守兵和军户中,拣选合适军卒以补充营兵的缺额。

这里边也是有潜规则的,那就是不能从各千户、守备、指挥使的家丁中,拣选营兵。

当然,凡事皆有例外,如果与他们私交很好,又或者那些千户、守备、指挥使麾下有族亲家丁等想要沙场建功,他们也会主动推荐自己的家丁族亲,加入营兵体系。

王朴的镇标营现有人马五千整,其中家丁精骑五百,辽东归来的战场余英约一千五百人,贺宽所部有一千人,而新募的军户丁壮有两千余人。

依着勇毅军的惯例,贺宽在募选新勇之时,对各卫所城堡的守兵,连看都不看一眼,只在军户之中选拔没有劣迹的丁壮入营。

为了能够有效控制住大同镇标营,贺宽以操训为由,将他带来的一千余勇毅军战士打乱,与原标营军士、新募军壮进行混合编伍。

如此一来,王朴镇标营五千人马中,除去王徵统率的五百家丁精骑之外,余下四千五百人的营伍里,几乎所有的中下级军官都是由勇毅军战士担任。

作为大同镇总兵官的王朴,对此虽也是心有芥蒂,却不敢表露出丝毫,相反,他还有表现出十分高兴的样子。

毕竟,永宁伯张诚不但派出麾下精锐战士,前来助他重建标营,更是答应赊给他整整一营人马所需的铳炮火器。

在勇毅军的强大势力面前,他区区一个大同总兵,又算得了什么呢?

作为商人世家培养出来的大明军将,其想法自然是与别人略有不同,且其目的也多少有些与众不同。

王朴对于金银钱财等身外之物,并不十分看重,却对个人仪表十分在意,又是特别的爱出风头,若是身处和平年代,只要出得起钱财,自是有人愿意陪着一起出风头。

可现如今,正处于大明末世,战乱频仍,对手不是流寇、就是鞑虏,稍有不慎,便要把自家性命丢在里边,又有谁会为了些许钱财而配合你做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