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笔趣屋-笔趣阁小说网>历史军事>寒门宰相> 九百九十五章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九百九十五章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合(2 / 4)

这才是孟子符合易经‘趋利避害’的地方。

通过利他来达到利己,这是儒家的‘义’,而后世的朱熹看别人不明白,于是急了赶紧悄悄声补了一句‘不求利无不自利’。

如果说孔子定义了什么是‘仁’,那么孟子定义了什么是‘义’。

墨子牺牲自己,奉献他人的‘义’,非常地崇高非常的伟大,但大部分人做不到。而孟子的‘义’,才是兼顾‘利义’的中用之道。

易经的‘趋利避害’之道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只是后世儒者将‘义’和‘利’片面地对立起来。

因此章越给王安石上书孟子也讲‘利’。

王安石看章越之书心底大大认同,司马光抨击自己‘头会箕敛’,违反了‘孟子之志’。

王安石反击道:“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害,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后来王安石又与曾公亮说‘孟子所言利者,为利吾国。如曲防遏汆,利吾身耳。至狗彘食人食则检之,野有饿孳则发之,是所谓政事。政事所以理财,理财乃所谓义也’。

章越用易经‘趋利避害’,‘孟子‘言利’实质上的支持了王安石,也表明日后若他主政的【国事】上于此不变。

信在这里章越只写了一半,下面说了为何‘仁义’之不行。

老子言‘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庄子言‘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老子和庄子对儒家这一套‘仁义’都不感兴趣,甚至嗤之以鼻。

是老子庄子错了?还是孔子孟子错了?

说到做到不是一回事。你要达到‘仁义’的目的,不能用‘仁义’的名义来提倡。

否则越提倡‘仁义’,世道就越虚伪。提倡什么,什么就衰弱。你一用力就跑偏,‘着力即差’。

要实行‘仁义’,必须反者道之动也。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正是因其不仁,所以才仁万物。

所以人道要法天道,为政也要不‘仁’。这点上法家才是看得最透彻的那一个。

韩非子有言‘君之于民,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对君主而言老百姓的作用就是,君王有难,百姓就要为君王而死,若无事,百姓就要996干到死来奉养君王。

法家说话不好听,但是一针见血,句句都是大实话。

‘害生于恩,恩生于害’。怨恨都是生于恩惠之中,反之斯德哥尔摩症者大有人在。

严刑峻法之下,反生出感恩戴德之心。

所以治国当求‘仁义’,却不可一味以‘仁义’之道治国,必须辅以法家。

王安石看到这里时,纸张随之在春风微微颤动。

王安石心道,若是早遇章越二十年,自己当将他收之门下,如此何必托之吕惠卿,曾布。

可惜,没有如果

……

深宫之中。

高滔滔正听闻张茂则的禀告。

“这王雱虽居天章阁待制,但风评一直不好。”

“王雱性子刻薄且严厉,常自称商君,自以为豪杰之士,常劝王安石杀不用命的大臣,尽逐旧党。”

“王安石主政之际,都是此人怂恿,罢尽老成持重之人,多用门下新进狡慧少年。令太学,州学,县学诸生一切以王氏经为师。”

“之后王安石罢相,又是此人假借王安石之命,让邓绾,吕嘉问弹劾章越,吕惠卿。章越不知从何处得知此事,本要入宫面圣反击王安石。”

“但事到临头,却突然去了王安石府上,这才消除误会。”

高滔滔道:“我没有看错,章越果真是识得大体之人,换了吕惠卿安肯登门与王安石对质,必拼个两败俱伤才是。”

张茂则道:“章越确实是有德之人,只是不知他以后会不会附于安石之见,继续变法!”

高滔滔闻言沉默了片刻道:“有私之人宰国,方成天下之无私,无私之人宰国,反成天下之大私。且看一看吧,若章越再世故一些,近于人情一二便好了。”

“你替我传章越之妻进宫,上一次她与我谈得很是尽兴。”

张茂则从高滔滔面前离开。

他回头看了看宫阙,这王安石一去,如今连高太后之尊都要主动示好章越了。

……

当圣旨抵至定力院,已是黄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