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699 轻车熟路(1 / 4)

“10:19”,这就是2013赛季国联决赛的上半场比分,度过中场休息的调整时间后,下半场则由旧金山49人率先进攻。

交战双方再次登场,西雅图海鹰的气氛明显更加专注也更加紧绷,而旧金山49人也丝毫没有放松,真正展现出同区死敌之间不死不休的气氛,更何况,这还是争夺超级碗门票的国联决赛,那就更加不能掉以轻心了!

陆恪站在口袋保护之中,认真地观察西雅图海鹰防守组的站位,他知道皮特-卡罗尔必然在中场休息做出调整,下半场还继续按照上半场战术的话,可能还可以奏效,但效率必然出现下滑,他也需要做出调整。

从整个防守阵型站位来看,西雅图海鹰恢复了“常态”,也就是常规赛第十四周交锋时的模式:

四名防守锋线居中在前,三名线卫同样居中只是落后三到五码不等,两名角卫分别对位两翼外侧而平行站位则基本介于防守锋线和线卫之间的空缺地带,最后则是两名安全卫双双后撤拉出十码开外的距距离且站位保持机动性。

这是“4-3”防守的教科书基本阵型,就如同用来向门外汉观众讲述防守组各个位置的名称与职能的模版一般,但同时也是西雅图海鹰本赛季横扫联盟的基本阵型,充分地将个人能力与整体阵型结合起来。

与上半场的直接区别就在于:凯姆-钱塞勒的站位靠后了。

此前,钱塞勒的站位完全压上,在防守之中,身影遍布全场的每一个角落,对短传防守和地面防守贡献良多;最重要的是,钱塞勒始终在盯防陆恪等等一举一动,如同整个枢纽一般将防守串联起来。

现在,钱塞勒后撤,主要防守覆盖面积就演变成为了中传和长传,当然,短传区域的补防也没有问题。

一方面是因为上半场陆恪围绕着钱塞勒来制定战术,大量消耗了钱塞勒的体力;另一方面是因为陆恪连续通过快速短传的打击来打乱节奏,前后三次偷袭中传,并且全部得手,这使得轰爆军团的传球防守出现了明显问题,这是绝对不容许的。简单来说,西雅图海鹰对于上半场的防守策略不满意。

钱塞勒后撤之后,轰爆军团的传球防守就再次回归习惯路线:谢尔曼、麦克斯维尔和托马斯分别在两侧和底端三个点形成一个包围圈,然后钱塞勒则在中间的瓮中四处打游击,把整个传球防守强度提升起来。

同时,整个防守枢纽也从钱塞勒转移到内线卫瓦格纳身上——也可以称为中线卫,因为西雅图海鹰采取的是三线卫阵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