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笔趣屋-笔趣阁小说网>历史军事>神都锦绣> 第三百八十七章 白龙鱼服(十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八十七章 白龙鱼服(十二)(2 / 2)

“启禀陛下,所谓‘火药’者,实为‘炼丹士’无意中发现的,据晋人葛洪于及本朝名医孙思邈在中所记载,炼丹时,以硫磺、硝、炭等物混合,可燃烧生火;又据校尉,即冯县男言‘少时与谢县子观恩师用上述之物混成炼丹,结果丹药未成,却引发丹炉爆裂,发出巨响’,学生曾有问县男‘炼丹不成实属常事,缘何说火药有大用?’冯县男言‘一般花火所用与恩师所用,原材料相差无几,但是效用似乎有很大不同,可见,一定是配方哪里不对,如能寻得合适的配方,开山裂石不在话下’。”石子说到此处,稍稍停顿一下,再道:“学生平日喜爱研习物品变化,故而决意尝试,今日为首次验证,却不曾想遇上陛下驾临,学生无意冒犯,还请陛下恕罪。”

严格来说,石子一番话,并没有说得太清楚,但是,“开山裂石”四个字,委实太过惊人,在古人眼中,那可是“神力”,只有“神仙”才拥有的力量,凡人亦可企及?

谢岩不在乎石子怎么说,心里只是奇怪,冯宝当初到底和石子说的什么?那简直就是在胡诌啊!皇帝若是问起,自己怎生回答呢?

果然,李治不问石子,却疑惑地问谢岩道:“谢卿家与冯卿家懂得炼丹之道?”

“完全不懂!”谢岩赶紧否认道:“只是见过,并未真正试过。”

“那——石子所言……”

“千真万确!”无论如何,谢岩此刻都必须把这个谎言和故事编下去,心念电转之下,紧跟着说道:“臣少时与冯县男确实见过,仅仅稍许,即可令丹炉炸裂,石子所言不虚,只是当时臣年幼无知,并未记下详细,故而所知甚少。”

谢岩一席话,既承认了石子所说为真,又把自己给摘了出去,他要的就是这样结果——“火药”最好别和自己有关。

短暂沉默之后,李治忽然看向石子,问:“适才之巨响,能否再现?朕欲观之。”

石子想了想,回道:“陛下,此物危险,若观之,还请陛下进入屋内为好。”

李治二话不说,当即起身离开,其他人亦紧随其后。

谢岩转身走时,目测了一下距离,后院至房屋的最大距离超过五十米,以石子目前弄出来的“初级火药”,不可能威力太大,安全还是有保证的,所以他也没说什么,跟着进了房屋。

在众人的注视之下,石子从石桌上那些陶罐里,倒出一些东西,经过混合又放入了一个小陶罐内,似乎还进行了密封,最后又插入了一截看起来像是线一样的东西,而后小心翼翼地放到了院子西北方距离围墙十步的空地上……

谢岩不是太关心现在的“火药”,毕竟石子不可能如此快的找到最好的配比,但他吃惊地却是那一截线状物,难道说那就是“引信”?在他的记忆中,好像没有说过这东西,冯宝估计也想不起来,若真是石子自己琢磨出来,那也可以称得上是少有的“人才”了。

事实证明,谢岩的猜测一点不错,石子用火石点燃线状物后,快速跑向房屋那一面,只是在人还没有到达房屋时,爆炸声响起了!

“砰”地一声巨响下,浓烟升起,陶罐碎片四散射出,有一些“打到”围墙之上弹回到地面上了。

如果说其他人那是目瞪口呆的话,谢岩则是看明白了,石子弄出来的,恐怕连“初级火药”都算不上,因为缺少了真正“火药”爆炸时的产物——冲击波!那一声巨响,只是因为瞬间燃烧时产生的力量“撑破”了陶罐时发出,且由于距离围墙较近,而产生了“回音”,所以听起来比较大而已。

然而,就这么一个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爆炸”,足以震惊所有人。

待浓烟散去,李治率先走进院中,他的步速很快,直接走到“爆炸”发生的地方,而后停下,转首看了看散落于四周的碎陶片,一语不发,眼中却是神光闪烁。

“陛下。”跟在李治身后,第二个达到“爆炸”地的李绩忍不住开口道:“此物若用于军中,天下恐再无‘坚城’矣!”

李绩到底见识不凡,仅仅从一次微不足道的“小爆炸”中,便意识到——若“火药”的威力再大一些,只怕所有的“坚城”都成了笑话。

李治轻轻点了一下头,算是认可了这种说法。

“此物现于大唐,实乃天佑,侄儿为陛下贺!为大唐贺!”贺兰敏之适时发出一句恭维。

“臣亦为陛下贺!为大唐贺!”李将军也同样附和言道。

“为陛下贺!为大唐贺!”一众护卫同声而道。

李治面带微笑,点了点头,跟着对石子道:“很好,朕心甚慰,大成之日,朕必重赏。”说完又看向谢岩、高远,道:“‘火药’之事,不可对外人言,所需务必支应,不得有误。”

“臣谨遵旨。”谢岩、高远同时应道。

至此,“火药”的研究,从个人行为,上升到了国家行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