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3章 宣讲会(1 / 3)

这次的宣讲会,先是公社的领导讲话。

领导五十多岁,大热天也是长衣长裤,很严肃的样子。

他看着手里的稿子,说道:“为了能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我们有必要先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过程,进行一个简单地回顾和思考。”

领导说道,确切地讲,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并非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这次会议之前,较大规模的包产到户,全国先后出现过三次。

第一次是1957年。

当时由于高级社化运动极其迅猛,不少农民群众跟不形势,有的地方千脆宣布生产资料公有,主要是土地,允许农民分户经营,但要缴一定数量的农产品给集体,剩下的全部归自己,这实际就是包产到户。

第二次是50年代末期至60年代初期。

那时候为了尽快地恢复农业生产,一些地方的农民群众又自发地搞起包产到户,还曾经得到包括一些领导同志在内的部分高级领导千部的支持。

特别是安徽省,85%的生产队搞了名为责任田的包产到户。当时农民群众称责任田为救命田。后来被某些领导同志发现,派人下去把书*撤了,并切改组后还把一大批人打成右*机会分子,很多人都为这件事情被批判、被处分。但不久,又被加以“从根本动摇集体\/经济,走向了单干的道路”的罪名。

第三次是“文*大**”期间。

当时有些地区,尤其是边远山区,农民群众的生活很困难,集体生产,一直搞不去,又自发地搞了包产到户,只是对外不敢公开而已。

他说,以的这些事实说明,我国农业合作化以来,农民群众要求包产到户活动,从来没有间断过。我国农村的每一步改革,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如果说还有什么阻力的话,这种阻力主要来自ling\/dao和理论界,而其焦点又集中在如何认识包产到户的性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