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笔趣屋-笔趣阁小说网>历史军事>秦虎> 第133章 如此江山,岂不让人留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3章 如此江山,岂不让人留恋!(2 / 3)

直到赢政忽然抬手一招,赵高、李斯立时会意,一个命几位匠人登上山来刻石,一个展开竹简开始宣读颂文内容。

赵子虎大抵能知晓,这刻石就是后世所传的《芝罘刻石》,他猜测,待会游到东头小山去,没得还要来上一篇《东观刻石》。

只是内容,与后世,怕是有些差别了……

而经由李斯之口宣读出来的颂文,果然是不出赵子虎所料,除了继续疯狂宣扬秦统一六国的丰功伟绩之外,就是侧重揭露“六国回辟、贪戾无厌”的罪行……

这明显是在严重警告张良这等反秦的狂热份子,山下的张良听了这宣读,眼角搐动,有些紧张,又颇不以为然。

至于“烹灭暴强、振救黔首”等等之言,则是在总结这一路来惩奸除恶、法不容亲的得失,得是百姓拥戴、皇帝心甚慰,失是承平三载吏治败坏,皇帝痛心,并在此鼓励庶民检举揭发贪官污吏、乡霸劣绅。

颂文中还提及“六亲相保,终无贼寇”的连坐制,这是后世最多激烈抨击秦法中残暴的所在……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不告奸者与降敌同罚。

但告发奸恶者,便得赏金,奸恶越大,赏金越重。

商鞅之法,就是这么透彻人性,泯灭人性,搞得人人自危。

几乎没有哪个史家或学人认可连坐制在此时的实际意义。

但赵子虎已切身体会到,这一条展示了大秦自家的实际解释……

连坐制的实际意义不在于“六亲相保”,其实际效果是“终无贼寇”。

也就是说,起于战时管制的秦法连坐制,通过相互举发犯罪,而达到共同防止犯罪,进而族人亲人互相保护的目标。

对于社会总体效果而言,没有人犯罪了,自然也就没有贼寇这种罪犯了。

人皆畏秦法,人皆敬秦法,秦人一心耕战,故有一统华夏。

因为这一实际效果,秦统一后,嬴政非但没有废除连坐制,反而是推向了整个大九州。

自秦之后,后世断续沿用连坐制而始终不能彻底丢弃,应该说,这种实际效果起了决定性作用,尤其在战时社会。

在赵子虎看来,彼时秦孝公的大秦,就是得了重病的人,已几乎药石无救了,必须得用商君开的猛药。

立于李斯身后的淳于越、应曜众儒,初时听了这颂文,也与张良一般,内心都极为腻歪,暗忖这始皇帝和子虎公子果然不愧是父子啊……都那么厚颜而忍诟乎?

一如既往的喜欢往自己脸上贴金!

通篇颂文下来,就一个意思……

错都是六国的错!

我大秦就是一头兢兢业业的老黄牛,可怜民众,才发动讨伐之师,奋扬武德的。

但……听着听着,即便是最固执的张良,也不由频频点头。

没得说的,始皇帝这沿路来肃清吏治,确卓有成效,且敢当着庶民黔首面,俱五刑灭了宗亲……

光这份魄力,就是以前六国哪一代国君都不曾具备的!

不服不行啊!!

淳于越、夏黄公等,悠悠轻叹起来,看向赢政、赵子虎的背影,目光中多了几许钦佩色彩。

赵子虎感受到了,咧嘴嘿笑,眉毛扬起,就差直接回头抖威风了。

嬴政对这些反应更深有体会,下意识微颔首,内心荣誉感暴涨。

百姓爱戴、顽固儒士服软,这皇帝当的贼爽有木有!

颂文宣完,刻石却才完成不到一半,嬴政并未在意,朝海天揖手,就在蒙毅相扶下,率先下了小山,径往东头去了。

赵子虎等人随后鱼贯而下,加快步伐跟上嬴政。

东头小山较之西头低矮,更是造船船坞所在。

又一番刻石歌颂大秦功德后,嬴政与群臣转而观摩起那六艘飞剪船来,除了赵子虎和李由、张苍以外,其他人见到这些船,尽皆是啧啧称奇。

嬴政知晓这飞剪船的奇特,却不知所以然,抚须轻笑,只等有人先出头,来为自己解惑。

李斯哪里看不出来,他也是疑惑至极,忙招好大儿李由近前来问:“你且来跟为父说说,这新式大船通体狭长也就算了,缘何船底也如此尖长……”

“莫非不怕一出海就翻了吗?”

众爵臣也心痒难耐,纷纷出声附和他。

“然也、吾亦有此担忧!”

李由对此也是不甚了然,将眼神望向张苍、赵子虎求助。

张苍干脆来个眼观鼻、鼻观心,低头装没看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