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笔趣屋-笔趣阁小说网>历史军事>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二百四十八章 觅塞外良地营建营堡坚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四十八章 觅塞外良地营建营堡坚城(2 / 4)

“陛下要不把银子拿去吧,那么多钱,我也管不过来。”王夭灼试探性的说道,她认为那些钱,是皇帝的钱,给皇帝处置才行。

“给你就拿着,六宫正主,没点银子,怎么收买人心,笼络下人,从今天起,王皇后就该思虑,如何平衡后宫嫔妃的关系了。”朱翊钧则摇头,那么点钱,他才看不上,一个佛塔就五十万两银子,她那点金银,也就够修个地基。

用钱的地方多了去了。

王夭灼低声说道:“臣妾的意思是,给陛下拿去理财啊,坐吃山空立地吃陷,还不如给陛下,每年计利,也好过无源之水。”

“行。”朱翊钧想了想,点头说道,这个小机灵鬼,很清楚生财有道朱翊钧,会把这笔钱,钱生钱,那坤宁宫的用度,就会细水长流。

这王夭灼,也是小小年纪一把年纪,精明的很,知道大明朝最擅长理财的不是户部尚书王国光,而是大明皇帝朱翊钧,就一个羊毛生意,皇帝折腾出了多少花样来,回报率远超所有人的预期。

“你不是还要到皇叔那儿学乐理吗?去吧,朕去京营。”朱翊钧停下,是走到了岔路口,他要去京营,而王夭灼要去格物院上音乐课。

“是。”王夭灼很听话的离开了,而朱翊钧吩咐冯保让内帑太监,专门给日后的皇后娘娘写个账本。

朱翊钧看着冯保说道:“大臣们不能接受一个没有外戚的皇后,表面上的反对不可怕,可怕的是背后的狡诈手段,冯大伴,定要保护丫头的性命。”

“臣遵旨。”冯保再次俯首领命。

其实王夭灼很聪明,甚至帮助冯保找出了不少的内鬼,皇帝大婚,皇后的位置是各方势力都想要争抢的点,比如有一次王夭灼就收到了一个奇怪的召见,一个小黄门说太后让她去慈庆宫,从宝岐司到慈庆宫,要么穿过中轴线的工地,要么走外城,王夭灼走了两步就察觉到这个小黄门面生,顺从的走了两步,拔腿就跑。

那一次,冯保把四个宦官,全都沉了井,这些个宦官背后究竟是谁,不得而知,因为他们自己也不清楚,但是他们必须死。

这种收买是很常见的,比如王谦王收买,就喜欢收买别人的近侍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张居正的丁忧致仕的风波,短暂的平静了下来,朝政在逐渐恢复运转,穷兵黩武的皇帝,还要对全宁卫动武,反对穷兵黩武的风力在酝酿,邸报上无数的笔正,在对动武提出质疑。

这种质疑的风浪有着越来越强的趋势,就在这时,大宁阅视给事中周良寅和辽东巡按侯于赵的一本联名奏疏入朝,在朝堂炸开了花,直接把所有的目光吸引走了。

两人上奏,在塞外寻位修建城池行宫。

上一次动武,密云总兵汤克宽的阵亡,震惊朝野,这可是大明朝万历以来,第一个阵亡的总兵,汤克宽的阵亡意味着:大明不是战无不胜的,只要是战争就有输赢,赢了固然极好,可是输了,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万一北虏再次入寇京畿,皇帝又如何交待?

而侯于赵的意思是,在北古口外寻找合适的地方修建皇帝行宫和城池,防止北古口再被突破。

北古口是个关隘,一旦北古口有警,那就可以从塞外高墙支援北古口,两面包夹,击退来犯之敌。

侯于赵的想法是基于大宁卫的成功经验,但是大宁卫距离北古口距离又过于遥远,所以,另选一地建城,就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地址还没选好,但是大明这架机器转动起来之后,修一座塞外大城,并不是难事。

侯于赵的这个想法,有趣就有趣在,从被动的依靠燕山防线,变成主动向草原埋钉子,塞外有一座这样的城池,敌人就无法绕开,必须要突破这座城池,才能继续南下,否则腹背受敌。

而这座城池阻敌的时间,能给大明更多的反应时间来组织防御。

塞外建城反对者众,赞同者亦众,为了这事,朝臣们开始喋喋不休的争吵着。

反对者说的很有道理,塞外土地贫瘠,不适合耕种,建这样一个城池,必然要强军镇守,建好建,养难养。

拿什么来供养这个城池?难道就靠腹地输送?运粮损耗极大,建这么一个城池,就是在大明早已千疮百孔的躯壳上,再开一个血口。

人吃马嚼可不是个小数目。

赞同者自然是赞同它的战略意义,毕竟北古口被俺答汗突破了一次,还差点被董狐狸给突破了。

“戚帅,北古口关隘如此重要吗?为何敌军不曾想过绕开这些关隘呢?”朱翊钧询问着面前的戚继光,讲筵的先生张居正跑去西山休假了,戚继光开始为皇帝讲授军事。

在这方面,朱翊钧并没有表现出傲人的天赋,却是个十分有耐心的学生。

戚继光十分肯定的说道:“绕开关隘,其实也有这种打法。”

“比如北宋末年,完颜宗望从北古口、山海关南下,攻占幽州,就是今天的京畿,而后转战千里,一个月的时间,就到了开封城下,索赏而去,而后完颜宗望班师回朝,挥师西进,与完颜宗翰合兵一处,共击太原,击破太原,意味着大宋西军,无法到开封驰援勤王,自太原城破,北宋则大势已去。”

“比如靖难之役,洪武三十四年冬,成祖文皇帝挥师南下,也是一路未曾攻破坚城,三十四年冬,至直沽镇,也就是现在的天津卫,而后行军至沧州,一路绕开了德州、临清,直扑东昌府,次年二月,直扑徐州,攻破徐州渡河后,灵璧之战后,成祖文皇帝大业已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