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笔趣屋-笔趣阁小说网>历史军事>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学(2 / 2)

而黄子复带着助手,开始忙活。

“首先,是民报刊登的压水机,为了清楚这一原理,我们将玻璃制作了一台压水机,好看清楚,水流动的痕迹。”黄子复最先演示的还是压水机,不过是玻璃制作的。

黄子复开始演示,随着他的抽动,水开始在管子内不断的上升,最终填满了压水机的腔室,开始出水,出水是一抽一抽的,不是连续的。

黄子复的演示清晰而明确,自流水压水机,不代表着它不用做功,也不是永动机,需要不停的抽动,才能源源不断的出水,这是很神奇的一幕,到底是什么东西让水面升高,而且不落下?

这是大气压强的力量。

黄子复继续说道:“民报的压水机只有一个腔室,而我们将它横起来,改造成两个腔室,这样活塞在往复的时候,两头可以抽取空气或者水。”

这一次黄子复拿出的是一个往复式的抽水机,黄子复握着柄,开始摇动飞轮,飞轮带动了曲柄,曲柄带动活塞,而两个腔室都有入水口和出水口,活塞往复,带动着两个进水口和出水口的阀门,交替打开,将效率直接提升了一倍。

而这次的出水变成了连续的。

孙继皋猛地站了起来,盯着那个完全玻璃制作而成,内部的结构清晰而明朗,确实是一个生民好物,而且只要有个动力,就能源源不断的抽水,这个动力,可以是人力,畜力,也可以是火力。

关键是黄子复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生产工具的改变,可以把效率提高。

这就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恐怖效应,对欲速则不达、对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这些儒家根深蒂固的道理,产生了极强的冲击。

而孙继皋面对这铁一般的事实,居然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黄博士,真的是一双巧手。”朱翊钧看着这东西忍不住的赞叹道。

黄子复俯首说道:“谢陛下盛赞。”

朱翊钧、朱载堉、黄子复、程大位等人,都看向了翰林院的翰林们,一个个面色惨白,是更加高效,还是复古守旧,不肯做出任何改变呢?

黄子复和朱载堉拿来了玻璃管,这个玻璃管大约三尺长,而另外一个玻璃器皿里放满了水银。

朱载堉在玻璃管中,导入了足量的水银,而后用手摁住了玻璃管,将其深入了水银之中,而后松开手,水银下降了一段后,停止了下滑,水银的高度为二尺二寸八分。

在玻璃管的上端,有一个很明显的空腔,那个空腔里,显然不是空气,而是什么都没有。

“我们发现,这个水银高度和玻璃管的粗细无关。”朱载堉拿出了一根更粗了一些的管子,再次开始了实验,水银高度仍然是二尺二寸八分。

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都震惊不已,按照一般的认定,

“后来,我们实验了水,我们之前已经发现了压水机,无论如何都压不出超过了三丈的水,我们制作了一个超过了三丈高的管子,就在窗外。”朱载堉示意所有人看向窗外。

一个玻璃管出现在了阁楼之外,为了试验专门建了一个三丈高的高台,试验的方法是相同的,一根高三丈的玻璃管,里面装满了水,扣在水中,玻璃管的顶端出现了空腔。

在阁楼内,看不清楚,但是走到了凭栏的位置,就能很明确的看明白了,水里放着墨水,方便观察。

“水高三丈一尺,也就是说,超过了三丈一尺,想要用压水机压水,就是绝无可能之事了。”朱载堉解释说道,示意翰林院的翰林们,可以前往观察了,这个高台上,镶嵌着一根木尺,上面有高度。

孙继皋带着翰林们,左看右看,看了许久。

“为什么水银高二尺二寸八分,而水高三丈一尺?这是因为什么?!”孙继皋仍然不敢置信,抛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格物院回答不了这个问题,那就是在耍花招,欺君大罪。

“因为水银重,而水轻,水银比水重了大约倍,所以,水比水银高了倍,这个比重随着温度而变化,噢,对了,我们设计了内径一尺乘一尺乘一尺的玻璃器,里面填满了水银称重,而后将水银排干净后,倒入水称重。”朱载堉拍了拍手,没有出现五百个刀斧手要小皇帝的狗命。

两个助手,把玻璃器拿了上来。

真空真实存在,大气压也真实存在,而且确定可以把水托举三丈一尺高。

“如果大气真的有压力,而且能把水托举三丈高,为什么我们人,不会被压死?!”孙继皋立刻察觉到了问题的关键,如果大气真的有一种能够托举水的力,那人为什么没被压成饼?

朱载堉想了想示意助手拿来了一根提酒器,他将提酒器插到木桶里,摁住了上面的气孔,提出水面后,松开了手指,提酒器中空管内的水再次落回桶内。

“明白了吗?”朱载堉看着孙继皋问道。

孙继皋呆呆的摇了摇头,恼羞成怒的说道:“回答我的问题!”

格物院有个焦竑焦状元,翰林院有个孙继皋,都是状元,但是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

朱载堉想了想说道:“孙状元,你呼吸一下。”

“啊?啊…”孙继皋满脸迷茫,真的呼吸了一下,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他体内也有空气。

朱翊钧发现一件很有趣的事儿,那就是格物院跟翰林院的斗争,他这个裁判要做的事很简单,是给一个公平的斗争环境,那么格物院真的可以爆杀翰林院一群弱鸡。

“所以说,为了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我们准备了一个很新奇的试验。”朱载堉俯首说道:“还请陛下移步天一楼外。”

“好。”朱翊钧点头,向着天一楼外而去,等待着朱载堉的进一步动作。

“这是两个铜半球,左半球和右半球,上面有浸了油的皮革作为垫衬,我们将两个半球合上,然后将水从左半球注入。”朱载堉介绍着实验步骤。

左半球和右半球合上之后,朱载堉用螺丝将两个半球紧密的拧在了一起,而后开始注水。

左半球是进入口,而右半球上,连接着一个长近四丈的铜管,注水注到冒出的时候,朱载堉合上了铜球上的阀门,而后拧动了几下密封阀,将球完全密封了起来。

在四名壮汉的拉动下,铜球逐渐被吊起在一个水池之上,而朱载堉放开了铜管底部的阀门,随后在高台上的人,将铜球上的阀门合上,而后拧紧了上面的密封阀。

铜球被放了下来,底部的铜管被卸下,而后朱载堉指着地上的铜球说道:“如果不存在大气压,那么我把固定铜球的螺丝拧掉,两个半球应该很容易分开。”

“孙状元,同意吗?”

“是!”孙继皋沉默了片刻,咬着牙说道。

朱载堉动都不动,看着孙继皋笑着问道:“反之呢?”

“反之则存在!”孙继皋虽然不想回答,但他还是开口回答了这个问题,毕竟陛下看着他。

“然也。”朱载堉就是要孙继皋亲口说出这句话,省的他再寻麻烦。

朱载堉开始拧动铜球上的螺丝,所有的螺丝卸掉,两个半球还是牢牢的扣在一起。

“孙状元试试看能不能拉开?”朱载堉看着孙继皋说道。

孙继皋带着翰林,用了浑身的解数,仍然没能把铜球拉开,孙继皋呆滞的看着那两个半球,满头雾水,难不成这真的是万物无穷之理?

他宁愿相信这世界有神鬼,也不相信这东西是人类能够破解的。

朱载堉又拍了拍手,示意把御马监的马匹拉来,左右共十多匹马,在这些马用尽了力气的情况下,两个半球,终于被马匹拉开。

至此,已是科学。

孙继皋跑到了半球旁边看了许久,才终于不得不承认了这个事实,大气压强真的存在,一众翰林院的翰林们面如土灰,不得不承认,格物院真的有东西。

朱翊钧本来以为到这里已经结束,可朱载堉开口说道:“陛下,其实这个球里,并不是真空,里面还有东西。”

“还有东西?”朱翊钧一愣,疑惑的问道。

“陛下且随臣来。”朱载堉带着皇帝回到了太一楼内,将一杯水放在了盘子上,而后,将一个玻璃罩在了盘子上,盘子的边缘,由皮革和油料负责密封。

朱载堉叫来了三个缇骑,将一个单程往复式压水机拿了过来。

而后三个缇骑开始拉动活塞,开始抽取器皿中的空气,仅仅几下后,水开始沸腾了起来。

“所以,其实刚才的铜球里,是有蒸汽的,并不是真空。”朱载堉解释自己为何要如此抽真空,因为他在倒扣的试验中,发现,水银面和水面,都会发生剧烈的沸腾。

这证明,水银和水面之上的空腔内,并不是空无一物,而是有大量的水蒸气存在。

所以刚才的试验里,铜球内只是一个低真空的环境,而不是真空。

理想状态下,用往复式的抽气机能够抽出里面的空气,但也是理想状态,想要得到完全的真空,是根本没办法做到的。

“这就是臣所有的发现了。”朱载堉将玻璃罩的阀门打开,俯首说道。

“皇叔已经解开了朕许多的疑惑。”朱翊钧对朱载堉的研究做出了肯定,朱载堉带着格物院,一脚踹开了科学大门,开始对无穷万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展开了研究并且做出了总结。

科学,是通过实践,认识、归纳、总结,建立一套可以解释万物发展规律,并且经得起检验的有序的知识系统,系统性的进行深入研究。

这就是科学。

而朱载堉打开了科学大门,带着大明走进了科学的世界。

或许以后,人们会批评张居正、会批评他朱翊钧,但是对朱载堉,只有赞誉。

虽然朱载堉今日的成就,都是在小皇帝的全力支持下进行的,但是人们还是会赞叹朱载堉的聪明和对人类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

山人黄子复,擅巧思,制为木偶,运动以机,无异生人。尝刻美女,手捧茶囊(茶壶),自能移步供客。客举觞啜茗,即立以待;橐返于觞,即转其身,仍内向而入。谭二华开府北徼,往依馆谷。暂辞他往,扃其寓室,戒毋擅启。谭之子欲搜其器,以究其术。启门方进,辄有二蛇从榻下趋而相向,惧反不进。谭二华就是谭纶的号。求月票,嗷呜!!!!!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