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99 香港零售的扩张(1 / 2)

“陈生,获多利已经答应了作为我们收购靑洲英坭的财务顾问,已经准备接触靑洲英坭的各大股东了。”一大早,周家杨便带来了这个好消息。

“好,那就等着获多利的好消息吧。”陈志文点点头说道。

虽然在股市上爆发的收购战,看起来威风十足,双方斗法层出不穷,但对收购方来说,演变成股市收购战,绝对都血亏的。

如原先历史上包玉冈收购九龙仓,双方你争我斗花费了两年时间,最终包玉冈花费21亿港元,收购了20%的九龙仓股票,成功的击败了怡和,在整个香港商业史上留下了浓重的笔墨。

但代价呢?九龙仓的总市值,从收购前的十亿港元,直接被拉升到收购战最后时刻的100亿港元以上,光是最后几天收购的20%股票,就可以买下2年前2个九龙仓的总市值,而在收购完九龙仓后,九龙仓股票立刻接近腰斩,只是账面亏损,一天之内包玉冈就亏损了7亿港元,再加上当时全球利息都处于高位,利息上又是几亿港元的损失。

虽然从长远来看,收购九龙仓,低于包玉冈家族来说,是完成了弃舟登陆的战略目标,但从当时的字面数据来看还是亏损了太多了,多年在航运上的利润,很多都花在了这次收购之上。

如果不是陷入了拉锯战,也许根本就不需要花这么多钱。

相比于另外一人的收购策略,李嘉成就成功很多。

在原先历史上,李嘉成最早收购永高公司,也就是这一世陈志文最早收购那间拥有希尔顿酒店物业的美资公司,与几年前的陈志文一样,李嘉成收购永高,也是低调完成,随后收购了靑洲英坭,一样是收购了足够的股份,成为了股东,然后慢慢的取代控股家族,获得了控股权。

长江实业蛇吞象收购和记黄埔,自然更不用说,靠着与汇丰协商,基本上空手套白狼获得了市值25亿港元总资产超过60亿港元的和黄,后续和黄收购港灯,也是与当时的怡和(80年代初怡和集团收购了港灯)进行了协商,趁着怡和虚弱的时候以优惠价格获得了港灯集团。

可以说,李嘉成的收购,都是温和式的完成,即使有斗争,也是在股市之外,虽然气势上远比不上与怡和硬碰硬的包玉冈,但却是花费最小的成本,获得了比九龙仓还要大的资产,这才是真正成功的收购。

这次收购靑洲英坭,陈志文倒也不会像李嘉诚那样花个几年时间完成,但在初期,还是要尽量保持低调,委托获多利就是这个目的。

陈志文接着说道:“美的从海外调集的资金,还有一些多的,接下来就主要发展百佳超市或者屈臣氏的店铺,直接在合适的地方购买物业,然后开超市,这样一来,物业方面会随着地产升值获利,百佳也不需要每年支付租金。”

零售行业,在亚洲运营模式中,很多时候最大的成本就是房租,后世的内地,很多国际巨头在90/00年代进入国内的时候,都是采用15-20年的租期来经营,从外资控制风险的角度来说,这个逻辑是没问题的。

但国内在地产这一块,学的可是香港,结果到了20年后,也就是2015年前后,这些国际零售巨头都要面临房租到期,房租大涨的局面,最终很多都选择了关门。

相反,国内本土零售公司或者湾湾的零售公司(大润发等),都是尽量选择自己持有物业,或者控制自己持有物业的比例,这样虽然导致前期发展的慢一点,但后期就有了很强的成本优势。

现如今的香港房价,在这一波上涨中才刚刚起步,既然现在手中有了部分资金,自然可以购置这些物业,反正只要房价在涨,哪怕以后再需要钱,也可以以这些优质物业作为抵押来贷款,而因为涨了两三倍,可以轻松贷出比现在还要多的资金。

“好,我就先买个两三百个物业,再开超市的话,对其他超市就是降维打击了。”周家杨笑着说道。

“行,但你别忘了置地旗下的惠康超市了,自置地收购牛奶后,对于惠康的投入也不低,很多物业也都是本身置地的产业。”陈志文说道。

“未来的话,我们的唯一对手,估计就是这个惠康了。”周家杨点点头说道。

“那就拼资本吧,现在消耗怡和系的资本,对我们来说也没坏处。”陈志文说道。

零售行业,特别是在香港这种地方,比拼的还是资本,毕竟这里与欧美不一样,欧美那些地方,地方太大了,人群居住也比较分散,超市虽然不能说建在哪都行,但选择的地方比较多,也因此,即使前有凯马特、西尔斯等营业额百亿美元的巨头,后面的沃尔玛也能够有机会崛起。

但香港这种地方,居住人员高密度,超市可以选择的地方并不多,一旦被资本控制住,其他人就没什么机会了,在70年代之前,大资本还看不上到处散乱的零售行业,但随着连锁超市在海外的成功,香港这边的超市也开始了资本化。

特别是置地收购了牛奶国际后,原牛奶国际旗下的惠康超市也逐渐成为了置地意图发展的核心业务之一。

反正未来自己想要收购九龙仓,现在跟置地在其他领域比拼一把,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其实,发展到了现在,我们与几大洋行发生经营冲突,也是迟早的事了。”周家杨想了想说道。

“也是,先试试吧。”陈志文点点头说道,毕竟只是一个小城市,在内部扩张的时候,发生矛盾肯定是迟早的事。

尖沙咀:

这里是港岛之外,商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一栋15层大厦的底层,一名中年光头男子,正带着几名小弟,在收拾着一层楼里面的各种装修建筑垃圾。

“老板,这里这么好的木地板,全部砸了?”一名包工头有些不舍的说道。

“废话,不砸了你放这干吗?这里的下一个老板,要开超市,你这个木地板,能撑得住几天搬货啊?”光头抽着一根雪茄,滋着嘴说道。

这里以前是开了一家酒店,不过前两年经济不太好,倒闭了,然后停摆了一年多,本来想着经济好点可以再租出去,没想到直接跑到金主买下来了,不过金主要求这里没用的东西全部清理掉,他自然也得安排人来清理了。

“太可惜了点。”包工头有些惋惜的说道。

“你要是舍不得,就小心一点慢慢取出来,说不定还能卖点钱。”光头哈哈笑道。

“那算了,小心一点是能不破坏的取出来,但是这种二手木地板也卖不了几个钱,反而会浪费太多时间。”包工头摇头说道。

“那还不去干活。”光头两眼一登,吓的包工头连忙跑去指挥手下了。

“老董?”背后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光头老董回头一看,笑道:“哟,老吴啊?来这里什么事?”

“还能有什么事?上次说的,你这房子,我们200万港元收购,你考虑的怎么样了?”老吴刚说完,又看了看周围在动工的工人,问:“你这房子又租出去了?”

“不是租出去了,而是已经卖了,我现在不过是将这里清理干净,让我金主顺利接手罢了。”光头老董笑着说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