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三章:泥咕咕(1 / 5)

刚刚了解到唐三彩是洛阳唐代发展时期的产物,同一时期的产物“泥咕咕”虽说兴起源头不在洛阳,但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自然而然会在城内的百姓手中流传。

浚县泥咕咕是中原地区原始鸟崇拜的物化形态,是农业文明与民俗文化的衍生品,其始于远古,兴于隋唐,其形体较小,大的不足20厘米,小的只有4至5厘米,因其尾部有两小孔,吹时发出“咕咕”的声音,泥咕咕的名称由此而来。

黎阳镇杨圯屯是浚县泥咕咕的主要产地,其主要作品有历史人物、戏曲人物、十二属相、小动物、飞禽、骑马人等。

泥咕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帝时代,那时的人们就开始用泥塑型,这基本可以看作是浚县泥咕咕的最早起源,之后它在民间自发发展。

汉朝时期,浚县就已经有了专门制作泥咕咕的民间艺人,并开始了泥咕咕的陶化工艺技术(原始的制陶工艺在泥玩具中开始应用),在当时的画像石刻中也有类似的泥玩具形象出现。

南北朝时期为浚县庙会的形成时期,泥咕咕成为庙会中一种具有地方特色民间工艺美术品。

隋唐时期,在大窫山黎阳仓战役中,由于瓦岗军中劲卒良马多死,士卒疲病,徐茂功奉李密之命坚守黎阳仓,其部将杨玑扎寨黄河金堤(今杨玑屯一带),以收容疲病士卒,屯兵垦田,休养生息。

稼穑之余,士兵们与当地有泥塑技艺的民众一起挖取黄河胶泥,捏制泥人泥马,缅怀牺牲将士。在当时,浚县泥咕咕出现了大量隋唐人物造型和军事题材的作品。

宋代是中国瓷器艺术臻于成熟的时期,也是中国陶瓷发展的辉煌时期,在民间的宋瓷遗存中,出现了大量造型类似于浚县泥咕咕的玩具作品。

元明清之时,庙会规模不断扩大,泥咕咕借助浚县古庙会得到了传承与发展,成为了一种带有民间美术特性的商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