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九章 所求(1 / 2)

!--go--

入朝为官?听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呢。且不说我这个人没有什么野心闲散惯了,就是这吴越一国也存在不了几年了。当官,还不如在永明寺当和尚呢。

我头摇得跟拨lang鼓似地,再三强调我的立场:“皇上厚爱,让草民受宠若惊,但草民一乡野小民,粗野闲汉,一时胡言乱语,皇上切莫当真。”

钱俶想了想,也觉得贸然提拔一个白身为官不太现实,于是便没有再提,而是转而问延寿:“禅师自东来吴越,弘扬佛法,于我吴越百姓广施恩德,朕甚为感激。但如今天下,兵戈四起,朕不愿将吴越百姓至于水深火热之中,故而屈服于赵宋。若一日那赵匡胤兵临城下,朕该当如何?”

原来我说了那么多,这老小子是一句也没放在心上,还是想听延寿老和尚的意见。看来人微言轻,果然是至理名言。

延寿淡淡答道:“bixia仁慈,乃吴越百姓之福,天下乱起于兵,天下平止于兵。bixia只需心向我佛,我佛必护佑于bixia。”

禅师果然是禅师,道行不可谓不精深。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但却又直指人心。他直接地夸赞了一番钱俶爱民如子,其后又说,你要继续发扬这种慈悲之心,跟佛祖一样视万物众生平等。起实际上是委婉地告诉他,天下大定了,就没有兵祸了,你既然打不过人家,那就开城投降,免得生灵涂炭。钱俶听了之后,心下大定,便不再纠结这个问题。

钱俶或许不是一个有作为的君主,能力也很有限,但他一生礼佛,保得东南十四州境内太平安宁。zuihou在赵宋一统天下的大形势下,纳城投降。可见他是一个心地纯善的帝王。

钱俶忧心之事已解,便没有在永明寺逗留,向延寿大师道别之后,便回宫去了。我站在永明寺门口,看着浩浩荡荡地皇帝仪仗队,心里不羡慕那是不可能的,但转而想想,忍不住口中念道:“能力有多大,责任便有多大。”

皇帝的责任是他治下的百姓,如果有一天要你在皇位和百姓之中做选择,或许很少人会选择后者。钱俶zuihou选择了后者,是一种审时度势的明智之举,但何尝又不是一种对百姓的大善之举呢。

“萧施主,可否移步后院,与贫僧品一杯清茗?”送走了皇帝,大殿前的僧众便散了去。我正想着问问延寿把我喊到皇帝跟前是个什么意思的时候,老和尚便笑眯眯地邀请我去喝茶。

宋代以前,中国的茶道以煎茶为主。唐朝人喝茶全是煮:先用茶碾子把茶砖碾碎,碾成粉面状的茶末,再用茶罗把茶末过滤一下,然后把茶末投放到滚水里,像煮饺子一样煮上三滚,zuihou喝那一锅茶汤。

进入宋初,在茶道上已经发生了变化,点茶法渐渐流行开来。点茶法是用小勺把茶末分到几个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想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点haode茶汤上面还会泛出一层白色的泡沫,有点像卡布奇诺咖啡。

延寿取的水是稥积厨内那口运木井,泉水甘冽,算得上是极haode泡茶之水。而他点茶的手法也很老道,调节水温的时间把握得很精准,当一杯清茗放在我面前时,虽热气不减,但清香之气已扑鼻而来,让人怡然舒适。

“施主请。”延寿取茶端到我面前,笑道。

“大师请。”

关于品茶这种雅事,对于我这么个粗鄙汉子来说,实在跟喝水没啥区别。虽然宋代的茶工艺简单,没有后世那般有杀青的绿茶,发酵的红茶,半发酵的乌龙茶,但简简单单的白茶做得却也把生茶叶上面的那份清香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一杯清茶入口,满口清香生津。虽然苦涩味不减,但却别有一番风味。但是这玩意喝多了,估计很容易犯晕,提神的功效不是很明显。

“萧施主,这茶如何?”延寿放下茶杯,问道。

“好喝,好喝。”我尴尬地挠了挠头,可怜我就一口闷了下去,是个什么滋味也形容不来。

延寿笑而不语,又给我添上一杯,送到我跟前。我笑呵呵地抬起来,也学着那些附庸风雅的文士们小口抿了起来。

“大师,小子一直有一个疑问,想请教一下大师。”喝了几口茶,想来也该如正题了,于是我便问道。

“施主但见无妨。”

“大师今日bixia前来,为何请小子前往大殿,又为何要小子作答?”

延寿收拾了下茶具,淡淡说道:“若贫僧说施主与我佛有缘,施主信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