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笔趣屋-笔趣阁小说网>都市言情>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三百六十五章 历代造假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六十五章 历代造假史(2 / 4)

另一方面就是加大力度搞研发,比如找野蚕与现代蚕杂交令其“返祖”,得到粗细程度与汉代、唐代、宋代蚕丝粗细一致的蚕丝,再用当时的药物染剂进行染色,得到合适的色丝,即可用纺机编织出与那个时代粗细目数相当的织品,进而进行下一步的仿制和复原。

其余书画、瓷器、陶器、青铜,莫不如此。

手法越来越精细,越来越趋同真品,而更加让人哭笑不得的是,除了书画这种高端货只是近代仿品泛滥,古代字画难以仿冒以外,其余的瓷器、青铜器、玉器、陶器,三彩等,高手们特么……真的在民间。

于是就会闹出故宫博物院专家花十万元在潘家园买到高仿北魏彩釉人俑的传奇故事。

而瓷器成为重灾区的原因又有不同,瓷器的仿冒不是从现在开始的,而是每一个王朝的安定期都毫不例外地会掀起一股收藏热,而历朝历代对前朝精品瓷器的仿制,那是锲而不舍坚韧不拔。

到了现代,现仿古瓷的难度还是极高的,除了建国初期和改开初期集中全国精力搞攻关搞出来的两批高仿古瓷具备这样的实力外,剩下的则主要是利用前朝的古瓷,冒充更加前朝的古瓷。

这是一个相当考验眼力的工作,比如清代的制瓷技术精益求精,仿古之风盛行,到了乾隆时期,瓷器的仿古技术已达到了随心所欲、运用自如的程度。

此时的仿古瓷器品种包罗万象,已经被搞成了好几个系列。

其一是釉色仿古,宋代五大名窑和前朝名窑如龙泉窑,越窑,都是乾隆治瓷高手们疯狂模仿的重灾区,尤其是哥窑、龙泉窑,乾隆官窑已经可以模仿到青出于蓝的程度。

其二是青花仿古,重灾区则是明代永乐、宣德的青花,从青花呈色到器物的造型、纹饰全面复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