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0章目标--九鼎(2 / 3)

昔日秦国为了让天下人都攻伐齐国,骗齐王和秦王各自称为东西二帝,但是最后却迫于各国的压力,他们不得已取消了帝号。足见此时的周赧王虽然没有了任何势力,但其影响力还存在。

长平大战之后,东方六国已经没有了和秦国抗衡的实力,秦国一统天下的日子指日可待。

正好在这一时期,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开始兴盛起来。邹衍是齐国人,生卒年不详,据推断大约生于公元前324年,死于公元前250年左右。他活动的时代后于孟子,与公孙龙、鲁仲连是同时代人。邹衍认为:“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又说:“代火者必将水”,“数备将徙于土”,只要秦国自认为水命,并广为宣扬,就正好可以将其代周氏的合法性提升。

邹衍为了详述这种关系,认为虞(舜)朝、夏朝、商朝、周朝的历史是一个胜负转化、前后相继的历史发展过程。它严格按照土、木、金、火、水依次相生相克,而且每一个王朝都具备阶段性,又按照始于土、终于水、徙于土的关系,让王朝之间循环往复,因而具备周期性,“阴阳消息”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五德转移”,又对“并世(当世)盛衰”起着决定作用。阴阳两种势力相互冲突和斗争存在于在木胜土、金胜木、火胜金、水胜火的每一发展阶段。两者交争,“胜者用事”,胜利者最终成为书写历史的人。在一种周期律中,把一切兴衰荣辱都预先决定了,凡帝王者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只要一个王朝要衰落或者是兴起,天都会降下一定的指示。

齐国和燕国称帝,都借用了邹衍的理论,但是真地将之变为现实的,则是秦国。当时秦昭襄王为了灭亡周王室,就言辞凿凿地说及秦国是水命,一定会取代火命的周朝。当然,到了秦始皇之后,为了秦能够千世万世,便对这种理论做出了一定的变动。

关于周王室的灭亡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还需要从信陵君率领合纵大军打破秦军开始说起。

此次合纵,让楚考烈王见识到了信陵君的军事才能,对魏国有此良才,艳羡不已。而春申君则为此感到不服气,凭什么自己就比不过信陵君呢?春申君认为,他缺乏的就是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