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1章 各类设想(2 / 2)

余泽离她还有一个身位的距离停下。

“顺利,很顺利。”

杨锦漓紧张地回答,比面对公司的领导还要紧张。

“那就好。”

余泽意识到这儿并非两人说话的地方,点了点头,“以后有什么麻烦解决不了,给我打个电话。”

说完,他转身离去,他客气的一句话,旁边的艺人明星们可不会当没听见,诧异而又羡慕地看着懵逼了的杨锦漓。

就这么一句话,以后整个娱乐圈任凭是谁,面对杨锦漓也要客客气气,笑容满面了。

……

春晚过后,余泽并没歇息多久,他还要继续配合着航天中心进行各种测试,一会儿跑酒泉,一会儿跑西昌,有时候还要去一趟文昌,所做的事,无非是验证洪彬这位航天总工程师的计划是否可行。

事实上,还是需要务实的,哪怕有了余泽这位超规格的存在,想在短短六年内,于月球表面建立容纳数万人,且可以脱离地球支援自行运转的月港基地,也是不可能的。

这不止是物资上的差距,而是许多技术上的不允许。

就比如最简单的一点,在低重力环境下如何进行医学手术,都是一个天大的难题。

要明白,人不可能不生病,而月球的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这么巨大的重力变化,各种手术的章程必然要进行改变,人体在这种重力环境下进行手术,是否具有更大的危险性,这都是没有经过长期验证的。

至于人类在低重力环境下长期生存的问题,都还是可以尽量延期解决的“小事”了。

光是如何在月球地表施工的技术难题,也是个相当有挑战性的难题。

洪彬作为总工程师,不可能不知道这些困难存在,可他依然像一个赌徒似的,试图把赌赢的希望放在余泽的身上,这一点连余泽都感到极难理解。

他都不懂洪彬为什么会对他有这么强烈的信心?

总之,一番深入验证讨论以后,几万人的月港基地别想了,数百人的月港基地还是可以考虑的。

只是数百人的月港基地,显然没办法在末日以后,再对地球地表的人类进行支援了,保留人类的文明火种,大概是唯一能做到的事。

人类必须想办法,既要避开末日灾难,又要解决人类的末日危机。

关于这个,就有专家提出了各类的想法。

有的认为,可以在城市上空建立一个抵挡高能辐射的高密度钢筋水泥防护罩,当然不是半球形的,而是像棺材一样的方形,只要钢筋水泥墙够厚,哪怕爆发的伽马射线无比强烈,以人类的技术也能做到半吸收厚度。

然而计算一下,比如把首都围起来,光是四环的周长便是公里,假设这堵墙壁厚度需要10米,高度200米,不提封顶,就已然是让人感到震惊的工程量了,足足需要亿立方混凝土,可以盖接近400栋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

若是再要封顶整个首都,那工程量还要翻三十多倍!

而且十米厚度的混凝土,不一定能做到末日中伽马射线的半吸收厚度……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