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笔趣屋-笔趣阁小说网>都市言情>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第二百六十七章 提高了5倍抚恤金的新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六十七章 提高了5倍抚恤金的新闻(2 / 2)

他没有继续再说下去,但意思已经十分明显了。

“看来和香江的情况差不多呀,”江山将合同锁进了抽屉里:“所以说,要想把80万盒《蔷薇处处开》卖出去,还得依靠咱们中部地区的人民。”

“所以……我该先做点什么?这次来浦江,我也带了几个人过来,”

廖明祖是个闲不住的人,他可不会当甩手掌柜。

与江山签订合约的目的不是为了拿笔赔偿金,而是为了将磁带全部销售出去。

因为只有这样,“太平洋”影音才能继续生存下去。

“要不,我带人出门推销磁带去吧?”

“嗯?”

江山惊讶的看了廖明祖一眼,到底是来自沿海城市的同志,主动出击的意识就是比这边强。

看来浦江的海还是不够浪!

直到这时江山才想起来,在“太平洋”影音的发家记事簿上,就清清楚楚记着那么一段。

【回到内地后,廖明祖天天带着同事游走在各大商场之间,但依然没有将磁带推销出去……】

“你一‘太平洋’公司的总经理,”

江山赶紧给对方助长些气焰:“怎么能走上街头兜售磁带呢?”

“什么总经理,”廖明祖满不在乎的摆摆手:“再不把磁带卖出去,公司都不一定能保得住了。”

“知道你着急,想卖就去卖吧,”

江山也不再拦着对方,有些事如果不让对方去经历一下,也体现不出自己的能耐不是:

“明天我约了朱逢博老师拍宣传照,你要是有空的话也跟着一块看看吧!”

“你已经和朱逢博见过面了?”廖明祖没想到对方的速度还挺快的:“怎么?之前香江的那张宣传照不行?”

“行啊,但如果宣传照丰富一点的话,效果会更好。”

江山见过那张宣传照,一片茂密的绿叶中,身穿一件花衬衣的朱逢博笑得轻松愉快。

“听你的,”廖明祖也觉得有道理:“该掏多少宣传费,你尽管告诉我就行。”

“放心吧,都会算在成本里的。”

廖明祖笑笑没再说什么。

他心里清楚,和香江百代的宣传费用相比,内地这一块只能算是洒洒水啦!

就在江山将廖明祖送出报社大门的时候,总编室里的当日编前会,已经进行了一小半了。

屋外的寒风,一点没影响办公室里的文学气氛。

“哎呀,当了那么多年的总编,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歌唱家亲笔写的文稿呢。”

“也没多少年吧,”蔡文升笑着提醒了一句。

江海同志随即深深的看了他一眼:“你见过?”

“我也没见过。”

夹着一支烟的江总编,弹了弹手里的两篇文稿:“全国都是头一份。”

“那……”荣斌忍不住问了一句:“咱们发吗?”

“肯定发呀,”蔡文升赶紧说道:“这可是二位女歌唱家亲手交给江科长的文稿,在这之前她们也找了几家报社,但别人都不敢发表。”

荣斌:“我们报社就敢了?”

“放心吧,”

江总编手里的烟,扶摇直上:“江山已经打听过了,接下来《文汇报》和《解放日报》都会跟进的。”

一听这话,抿着嘴的荣斌立马就明白了,看来这位江科长还是和从前一样。

不但紧盯着对家打出的牌,就连对家手里的牌,也能知晓一二。

这,就是朋友多的好处呀!

很快,一直揣着好奇心的排版编辑,终于见到了两位著名歌唱家的文稿:《我们要唱新的时代曲》《有关乡恋的气息式唱法》。

这两篇原本应现世于1980年下半年的文稿,将提前出现在了《东方都市报》的页面上。

“大家还有什么要说的?”

江海在剩下的几篇新闻稿上签上字后,直接丢给了排版编辑。

“还有件事,”

蔡文升从文件袋里抽出了一叠文稿。

“前段时间江山让我去联系一位部队的记者,这是他寄过来的几篇采访稿,”蔡文升稍稍顿了一下:“大家一块看看吧。”

随着一页页文稿的相互传递,总编室里渐渐没有了一丝声响。

直到暖炉上的开水壶,呜呜扑腾的时候,蔡文升才起身将它拎了起来。

啪的一声巨响。

江总编的手掌,眼瞧着就红了起来:

“他奶奶的,养了个狼崽子,”江海咬着牙道:“跟这帮玩意还讲什么纪律,他们也配?”

“居然早就在边境修筑了大量的永久性工事,暗堡的机枪孔都是冲着我们这边的,咱们难道就一点没发现?”

“发现了,还能给他们送去那么多的物资。

“咱们自己勒紧裤腰带过日子,难道就为了给他们送粮送枪?”

“所以说,这一仗打得还是太轻了,去年居然还有人提出了反对!”

“谁反对,就让谁搬过去住得了。”

“那……”蔡文升环顾着一圈的义愤填膺:“这些稿子咱们能发表吗?”

一句话,令整间办公室再次没了声音。

时针滴答滴答的走在不容改变的轨道上。

一直大口吸烟的江海同志,正死死的盯着手里的文稿。

自反击战打响的那一刻起,宣传部的指导方针也跟着下达到了各家报刊。

有关前线传来的一切新闻报导,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筛选。

这一块紧跟主报,才是最稳妥的做法。

有的消息必须在第一时间发表,而更多的则:或延后、或删减、或不知去向。

就在各位感慨自己没有雄厚实力的时候,一路小跑的江山同志,终于推开了办公室的大门。

“怎么了这是?”

刚进屋的江山,顺着打量了一圈:“怎么都这幅表情啊?”

“还不都是为了你要找的这些稿子。”江海点了点桌上的几页纸。

当江山拿起文稿时,惊喜了发现了‘李存葆’的署名:“可以啊老蔡,李记者都给你把稿子寄来了。”

“寄来又有什么用,”蔡文升忍不住叹气道:“我也不敢帮他发表呀!”

此时,握在江山手里的几篇采访稿,将在两年后组成一部知名。

它,就是之后以一己之力将前线战士的抚恤金,一举提高了5倍的《高山下的花环》。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