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3章 再度启程(2 / 2)

有快马跟了上来,黄彦节拦住了来人,是从临安发来的消息。

那日皇帝安排得急……他一声令下,整个朝廷便马上动了起来,一来是随行的人员,二来是留下的许多烂摊子,三来,则是路线的规划以及对赵鼎等人的解释。

所以很多事情,并没有立马就全都解决好。

比如说张浚,他虽然没有下令责罚,但这位毕竟还在朝中任着官职,赵鼎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处置;比如说皇太后的后事……官家虽然不用守孝三年,但也应该等其下葬之后才动身才是;再比如说,即将诞下龙种的种贵妃,这一件件的,都应该把皇帝绑在临安。

可是他还是走了,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给这些个自己的大臣……他很清楚,两国战事宜急不宜缓,因为西夏和高丽掺和了进来,在这两国彻底倒向金国之前,他要让这两国的人看清楚,

看清楚宋金之间,谁才是那个更有希望获胜的一方。

所以他只是把挂在岳府门前许久的纪五给抱了下来,又亲自用铲子在西湖边上为他铲了一个坑,将他给埋了进去。

今日来传消息的,便是来说皇太后后事已了的人。

黄彦节拍马追上皇帝,将消息全都说了出来:

“皇太后深受临安百姓的爱戴,已葬于飞来峰之下,百姓们日夜嚎哭,自发地为其戴孝三日。”

“那日在金营架子下面念经超度的人也寻到了,不是别人,正是佛海大师和道济大师两位……他们超度完后,便又云游去了,灵隐寺如今由几位辈分高的大师主持着事务,但佛海大师主持的名号,依旧是保留着的。”

刘邦没有说别的,只是问道:

“宗庙的事情如何?”

“宗正寺不愿接收王大爷和纪英雄的灵位,只说是祭祀祖先之地,放不进别的人去……”

“赵鼎怎么说的?”

“赵相的意思是,官家若是有心,倒是可以寻个道观或者寺庙供奉,并非一定要将两位放入太庙。”

“嗯,”刘邦点了点头,“把宗正寺的人全撤了吧,再问问赵士这个大宗正,行是不行。”

宗正寺里面多是些赵家人,或者与赵家有着姻亲关系的人,存在的目的除了宗族里头的事情之外,便是为这些个皇亲国戚们寻个差事,安顿他们,不至于乱来。

如今官家一句话,便要撤掉那些人……不说别的,就这一百多位贵胄们,就没有哪个是好相与的。

明明是官家做得先不合规矩……黄彦节也不敢逾矩,老实地答应了下来。

“还有一事……皇城司的人说,岳少保回复姚太夫人的书信已经到了,说是只有一句话。”

“哦?”

刘邦顿时来了兴趣,毕竟路途遥远,沿路上又有不少的战事,岳飞的消息终究是迟缓了许多,但他没有乱了方寸,还攻下了郑州,这已经是让刘邦有些惊喜了。

如今回了信,他的窥探欲立马生了出来,连忙问道:

“是哪一句话?”

黄彦节没有丝毫的犹豫:“是‘忠孝难两全,母恕儿不孝’。”

“这人还真是固执得厉害。”

扔下了这么一句评价,不过说归说,他的心里头却是高兴得紧,瞧瞧人家,不怪人家能够打胜仗!

再想想在宿州城里头窝着的那三个废物,刘邦立马就来了脾气,恨不得一人赏他们两个巴掌。

气了好一会儿,他又问向黄彦节:

“那虞允文如何了?”

说起这人,他这次跟着来,实在是有些巧合。

巧合得厉害。

临安城被围的消息才刚刚传出去,这人便立马动了身,还是带着那些个和尚道士道姑尼姑一起勤王,不过才走到半路,就收到了金人早已退去的消息。

如此,这小子便只身一人来了临安,沿路上又听说了当时发生的许多事情,这人一合计,很快就把皇帝的想法给猜了出来。

假冒金人、弑兄杀母,这放在平常人身上尚且是万死不足惜的事情,更何况是发生在当今的皇帝身上!

都说是‘君为臣纲’,皇帝这个做表率的人行如此之事,就不怕引起天地倒转、秩序崩坏吗?!

怀着不解与愤怒,想到自己伺候的是这么一个无德无品的暴君,虞允文可能觉得有些东西开始坍塌了,整个人都变得有些不好了。

于是,便敢在皇帝离开临安之前,拦住了天子的去路。

这本来应该是被乱棍打死,或者拿下丢给大理寺的,但这位在之前赵士程谋反的时候表现不错,刘邦便给了他一个机会。

一个询问自己的机会,毕竟能想着带人来勤王,这便是忠,能猜到自己干的事儿,这也算得上是机灵了。

一个机灵且忠心的人,是值得一个活命的机会的。

所以不管虞允文如何冒犯,如何拆穿,刘邦也没理他,把陆宰的儿子安排去了明州做知府,把这位刚正不阿的虞允文给带到了身边。

不用向他解释的,有的人只听你说了什么,有的人更在意的是你做了什么。

让他看着就好,看着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白什么又是黑,这人会明白的。

黄彦节颔首道:“仍是老样子,吃饭喝水都要人去灌,魂魄像是还没回来。”

“今日有派人去宿州吗?”

“去了,照着官家的吩咐,这些日子以来每日一个,从未敢缺。”

刘邦点了点头,他再没了别的问题,用剑鞘拍在了马臀上,朝着宿州城疾驰而去了。

另外一头,宿州城。

这城本就不大,唐太和三年的时候还曾废弃过,虽然后面又复置,但其一直声名不显,虽然苏轼说这里是‘此去淮南第一州’,但这‘第一’的名号,终究是被夸大了些。

不过小虽小,此地确实是有其独特的底蕴在此,既有刘邦当年躲避秦兵追捕所待的皇藏峪,也有刘裕之子刘义隆在此修建的天门寺,据说孔门七十二贤、孔门十哲、二十四孝之一的闵子就是葬在这里,加上刘伶、嵇康等竹林名士……

宿州的小,是它城池的小,宿州的大,却是大在它的气质。

虽然连年遭受战乱,但此地的人却是要沉稳得许多,金人来的时候既不像别地那般如丧家之犬,也不会在宋人来的时候表现得过多的兴奋与喜乐。

宿州更像是一个旁观者,虽然它也置身在这棋盘之内,却冷眼看着这两方的执棋者,不管是谁入主中原,好像也无法让其轻易的悲喜。

赵密带着他步军司的人驻扎在南城门,杨沂中则是带着殿前司的禁军待在北城门,王德没带兵来,他倒是好,本来三人中属他的官职最低,但他倒是占了个城内府衙的位置。

此时估摸着时辰,知道又到了一天里最难受的时候了,那入了城的宦官先是见到了赵都使,还没来得及打招呼呢,赵密看了这人的打扮,直接便背过了身去:

“上使还请直言吧,说完就快些离去,勿要在此地多留。”

那宦官大概也能理解赵都使的心情,便省去了寒暄,直接开口道:

“赵密,这是第三十次劝你了,还是回临安去吧,反正你待在这儿也是浪费米饭,既然都是浪费,何不去浪费临安的?”

“这军中粮草来之不易,瞅你小子的模样,便知道你的饭量不小,老子让黄彦节来,他毕竟瘦弱,还比你少了二两赘肉,再怎么差,他也吃得比你少不是?”

“现在老子马上就要到了,你要是回心转意了,便回个话给老子,把兵留在这里,自己收拾好东西直接回去就行,不用与老子再打招呼了。”

已经第三十个人了……赵都使的背影不住地颤抖着,他还是习惯不了,习惯不了被官家如此奚落。

深深地吸了好大口气,赵密这才回过身来:

“密不走,在这里恭候陛下。”

说是这么说,但他总觉得今天来传话的这个,好像少了点什么。

只是一时间,赵都使怎么也想不起来。

宦官微微颔首,他还得把消息告知给别的两位将军,不敢多停留。

只是才一只脚迈出门去,便又回过身来,一脸歉意的模样:

“赵都使勿怪,少说了一句……”

赵密一脸愁容,赶紧又转过了身去,他从第八次的时候就已经不再掉泪了,但他又害怕,害怕官家会添上些别的新词出来,自己忍受不住,在外人面前漏了底裤出来。

宦官见此状,没有半分的犹豫,补上了皇帝的最后一句话。

“赵密,说真的,你们仨是废物。”

赵都使终是忍耐不住,开始嚎啕大哭了起来。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