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笔趣屋-笔趣阁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428章 首辅换命:谁能保证朕顺利下手术台,朕就让谁当首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28章 首辅换命:谁能保证朕顺利下手术台,朕就让谁当首辅!(2 / 2)

朱厚煐在合肥转一圈,发现合肥是真穷啊,见惯了上南杭三地的繁华之后,再看合肥,就是个大屯子啊,咋荒凉成这样了呢?

人口被吸走了,却可以吸小城市人口补充,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哪个大城市不都这样过来的。

合肥却不行,怎么吸也吸不过中都,凤阳是真能吸人啊。

作为大明的中都,朝廷可劲砸资源进去,一个内陆小城市,人口愣是超过千万。

但凤阳本地老户,都被吸去南京了。

凤阳继续吸安徽人口,在凤阳生活两代人后,年轻人又往南京跑,所以合肥肯定吸不过凤阳。

安徽省唯一一个人口过千万的城市,就是凤阳。

朱厚煐从南京出来,第一站就是中都凤阳,祭拜先祖后,才去的合肥。

合肥的城市规划,也和上南杭没法比,这三座城市,都是精心设计的,合肥城在大明数以千计的城市之中,籍籍无名,城市建设也不行,也怪朝廷不倾斜资源。

旅游旅游不行,种植种植不靠谱,说是农业城市吧,还有点工业,说是工业城市吧,还撑不起千万人口,人口疯狂外流。

这几年安徽小城市人都活明白了,凭啥让凤阳和合肥当二道贩子呀,我们直接搬去南京多好呀,反正最终的归宿都是南京。

就这样,景泰六十七年,仅仅过去第一季度,安徽又流失了百万人口。

朱厚煐还看到了打工潮。

一辆辆火车人满为患,全是往上南杭去的火车。

估计,安徽省也就剩个两三千万人口了,年轻人都去大城市打工了。

朝廷并没有放弃安徽。

而是大力发展安徽旅游,大美安徽欢迎您,这几年朝廷大力发展自然资源旅游,主要地区就是安徽和江西。

让天下人看看安徽和江西的美,带动本地就业,促进人潮回流。

旅游发展得确实还可以,但回流就别想了,怎么也没有上南杭赚钱,都习惯大城市节奏了,忽然回来也不适应。

朱厚煐先去江苏,从徐州乘车去江西。

同样地处江南的江苏,并没有被吸死,因为他也是吸人家的,苏州、常州、南通都是江苏省的。

江苏,是要分苏南和苏北的。

苏南富得流油,苏北穷得吐血。

划分两苏的是淮河,淮北就穷,淮南就富,当然了,这个穷是和江南比的,要是和北方一比,还是够富的。

在淮南的基本就是苏州府、常州府、镇江府、扬州府、和淮安府南部,之所以富,也是大城市效应,距离特大城市近,生活成本低,就有很多公司开到这边来。

相对而言,苏南的人工成本,要比上南杭三地低廉很多的,苏北更便宜。

扬州,也是朝廷重点扶持地区,北京转移出来的工厂,落户在扬州府。

苏北就不行了。

但再差,也比安徽和江西强。

江苏总人口亿,常住人口约在亿左右,吸的也是安徽人口。

安徽很想哭。

朱厚煐眼中的苏南和苏北,完全是两个地区,苏南富得流油,物价很高的,遍地都是人,到了苏北,物价暴跌七成,什么都便宜。

这就促成了,到了节假日,苏南百姓组团去苏北购物。

苏南赚钱苏北花,导致苏南物价进一步暴涨,不涨不赚钱呀。

在苏南最好做的生意是饭店,因为不能饿五天肚子,去苏北吃吧?反而服装、小商品等生意,苏南很不好做。

苏北靠吸苏南的血,人口非但不流出,还在吸入人口,安徽又在哭了。

苏北也有闻名遐迩的城市。

徐州,全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徐州拥有通往欧亚大陆的火车,从徐州上车,欧亚大陆哪里都能去。

徐州总人口1700万人,而每日要接待上亿的旅客,这些旅客途经徐州,肯定要在徐州消费的,这就养起了徐州这座城市。

徐州往北,是沛县。

沛县,作为汉高祖的龙兴之地,景泰朝可大力发展沛县旅游,沛县是闻名遐迩的旅游强县。

挨着的昭阳湖、微山湖都是养螃蟹的地区,每年螃蟹上市,江苏螃蟹,闻名全世界,阳澄湖在苏州。

景泰朝,江苏螃蟹是贡品,老皇帝多次推荐江苏螃蟹,所以有天下螃蟹看江苏的名声。

徐州是直隶州,后被划入江苏省的。

徐州下游,穿过吕梁山,有一个叫邳州的地方,三国时期,这里还叫下邳,刘备就在这里。

所以,景泰朝发展旅游,邳州也是重点发展对象。

中原大地上历史数不胜数,老皇帝是历史爱好者,朝廷就重点发展有历史底蕴的城市,没有就创造历史。

历史旅游,是旅游行业的重要一环。

但江苏最出名的,不是连云港,不是盱眙,不是盐城,也不是高邮,而是宿迁。

赫赫有名的花木种植基地,就问谁没上过当。

朱厚煐在江苏视察,从景泰四十二年之后,朝廷就重点建设海州,就是连云港,尤其在填海计划提出来之后,连云港就会成为重点沿海城市。

经过多年的发展,连云港已经成为江苏大城市之一,人口过千万,经济总量排在全省前五位。

江苏面积很小,和南方很多省份比起来,都没有一个城市大,不足十万平方公里。

这些年以来,大明一直在填海造陆。

以每年十公里的速度,向东推进。

所有沿海城市,除了山东外,都在填海造陆。

景泰六十七年,老皇帝亲自下旨,鼓励沿海城市填海造陆,纳入政绩考核之中,西北官员的治沙量,也要纳入考核,挖空一个沙漠,就填水灌满,变成一个个湖泊。

用西北的沙子,填沿海地区,扩大领土,如果可以的话,可以再填出一个江苏来。

景泰八年时,海州是一座岛,现在岛和大陆都已经连上了不说,还往海洋深处填满了一百公里。

之所以山东不填,因为要等两湾填平后,再考虑山东哪里该填,哪里不填。

江苏面积狭小,就自己填,能填多大填多大,争取再填一个江苏出来。

朝鲜也往西填,争取早日和江苏接壤。

朱厚煐从徐州乘车去江西。

说到江西,就一定要说鄱阳湖。

作为大明最重要的内陆湖之一,从景泰四十五年之后,就开始退耕还湖,并引水扩容。

湖上的岛屿,则开发用作旅游。

江西最拿得出手的两样东西,鄱阳湖和景德镇。

每年会吸引三千万游客,来鄱阳湖旅游。

而在景泰五十五年,朝廷颁布圣旨,开始鄱阳湖为期三十年的禁捕。

并且人工养殖鱼苗,撒入湖中,恢复生态。

沿岸的渔民,则发放一部分补贴,朝廷鼓励他们转型做水产养殖,野生鱼禁捕,人工饲养鱼类则朝廷非常支持,还拨了些款项,大力支持。

从景泰五十五年后,天下所有湖河,都陆续进入禁捕期。

比如长江,就在景泰五十八年时,开始十年禁捕,于景泰六十八年恢复正常。

以后就是十年解封,十年禁捕。

禁捕期间,朝廷负责出资恢复生态。

大明并没有严厉保护野生动物,但会定期禁捕,过了期限就会重新解封。

这两年,鄱阳湖生态基本恢复,湖中鱼类超级多,还发生了鳄鱼攻击旅客事件。

有人呼吁解封鄱阳湖。

朝廷却置之不理,但已经开始控制鳄鱼的数量了,作为顶级猎食者,绝对不能灭绝,一旦灭绝,其他生物就会泛滥。

朱厚煐在鄱阳湖呆了三天,这边是真的舒服,物价低廉,房价低廉,什么都便宜,就是人少,穷。

年轻人都跑去上南杭了。

鄱阳湖四周城市还算好呢,其他城市更惨。

江西除了鄱阳湖,就只有景德镇能留住人口了。

世界不管怎么变,瓷器都是刚需品,烧瓷工人永远不缺。

景德镇早已升级为市,户籍人口九百万,常住人口在1100万左右,是江西最大的城市。

江西也是惨,江南吸一波,武汉再吸一波,直接缺氧了。

从江西出来,朱厚煐就准备回京了。

最后一站,河南。

因为云南临时戒严,他没法进去,山东则在作业,十分混乱,广东和广西并不顺路,最后一站就是河南了。

从江西乘坐专列,穿过武汉,进入河南。

天下腹心之地河南,总人口亿,全世界人口最多的省份,没有之一。

但也是人口净流出最厉害的省份。

夹在北直隶、山东、武汉、江苏中间,他还能有好?

河南人优先去北直隶打工,其次是江苏,最后才是武汉和山东。

腹心之地,常住人口居然只有亿人。

亿人净流出,天下省份之最。

朝廷想发展河南都没用,人家的心就不在家乡,谁让人家有地理优势呢,去哪都近,哪赚得多我们去哪。

河南布政使天天上疏哭诉,我们做的都这么好了,人还是往外流。

做的再好,也不如天子脚下。

天子脚下,也不如挣钱多的地方。

朱厚煐来了河南,都不知道去哪,好玩的地方太多,好吃的东西太多,明明人口净流出最多的省份,偏偏还哪哪都是人。

河南所有城市,全是旅游城市,你敢信?

龙旗牌汽车,就在河南制造的。

大明有五大造车厂,吉林、河南、陕西、上海、广东。

从河南,就回到北直隶了。

北直隶,将大名府划给了河南,又成立了河北省,北直隶就剩下北京和天津了。

小小的北直隶,却云聚着7000万人口,常住人口达到可怕的亿。

如此庞大的人口,别说交通了,连喝水都是问题,这两年引水工程加快速度。

因为河北要优先给北直隶供水,导致河北百姓喝不到水。

河北的水得靠辽河支撑着,辽宁不够的水靠松花江支撑。

河北人口也不少,也在1亿上下,常住人口就没有这么多了,只有6000万人。

北直隶的发电厂,就建在河北,给京师供电。

勒拿河引水工程加快速度,预计十年内,河北和北直隶能喝到勒拿河的水。

大明首都,北京城,常住人口在6200万以上。

是大明第二大城市。

第一大城市还是上海。

北京,叫北京也不合时宜了,以后要改为中京、圣京、龙京之类的了,因为大明要在热河建北京城。

十京制之下,很多城市的名字都要改。

北京屈居第二,因为北京把北直隶拆分成几个城市,如果合在一起,人口亿,哪个城市比得了?

之所以拆分城市,连喝水都困难,谈什么幸福感啊。

还供热,还交通呢。

通电都费劲。

堂堂大明雄都,挤成这样,也太可怕了。

景泰六十五年,中枢决定,将国企外迁,迁去河北、河南、辽宁,人口外移。

并且,严格限制户籍,北直隶不允许随便进人了。

再进来京师生态就崩了。

等勒拿河引水工程之后,再看看情况吧。

进入京师,的确能感受到极致的繁华,但这种繁华也让人喘不上气来,极致压抑的繁华,实在太拥挤了。

八排车道,上班时间能挤两个小时,谁懂啊。

这还站着交警指挥交通呢,骑得还是自行车呢。

道路是年年扩,年年不够用。

道路是年年修,条条堵。

谁懂啊。

去年朱见漭都想迁都,离开这,太挤了。

天津也这么挤,天津人口在4000万以上,又是一座超级大都市。

现在天津靠海,排污不是问题。

等到渤海湾填充完毕,渤海省诞生了,排污都是问题,亿人产生的生活垃圾都没法处理。

景泰六十六年,朝廷就提出,必须缓解北直隶交通,必须疏散北直隶人口,这么多人口挤在一座小城市里,早晚挤出事。

所以,今年年初,就有一百多家国企,迁出京师,在河北落户,可人口没走多少。

深层逻辑很简单,因为人多,生意好做,做点小生意都往这挤,人越多生意越好做,就越挤越多。

哪怕迁走了国企,还是人满为患。

因为进来的人多呀。

总不能限制,北直隶不允许迁入人口吧,那还发展不发展了?

只能将在热河建都的事情提上日程。

朝廷刚开始决定,在锡林浩特建都,叫上京。

本来朝廷是想选择在赤峰,就是辽上京的原址上建都的,可是,这里距离京师太近了,缺乏政治意义。

也有朝臣认为,去杭爱山上建,问题是,北方加高之后,蒙古高原能有什么用?

还是在热河省建。

可是,钦天监派人去看了之后,认为这里不是龙兴之地,一路往北考察,认为和林有龙气,应该在和林建都。

和林本身就是蒙古帝国的首都,后世叫乌兰巴托。

朱见漭说是一派胡言。

可工部人员去考察,认为锡林浩特生态脆弱,确实不适合建都,还是蒙古高原上的和林合适。

上京是政治意义,经济意义反而不大。

热河省本就是京师遮蔽之用,如果再建都的话,位置重合,起不到建都的政治作用。

应该再往北建都,而和林有天子气,又曾经是蒙古帝国的首都,建都非常合适,在此建都能够统辖整个北方。

经过大半年的讨论考察后,最后还是选择在和林建都,改和林为上京。

在和林建都的话,就没法将京师的产业转移去和林了,一是没有海运,二是天气寒冷,不适合发展工商业。

那么上京存在的意义,仅限于政治意义了。

起不到转移人口的作用,那么何时建设上京都可以了,反而不着急。

对于外迁人口,朝廷是比较着急的,朱见漭还下了死命令,景泰七十年之前,必须将人口降到一个亿,并且逐年下降,绝不能增加了。

朱厚煐入京的时候。

刚巧老皇帝正在手术。

经过太医院太医,以及全世界专家的会诊,决定由几个行业内最顶尖的医生给老皇帝手术。

手术时间是景泰六十七年,八月初三。

手术地点就在宫中,由专业人员搭建一座专业的无菌手术室,采用最先进的仪器设备。

手术过程中,所有朝臣都等在宫门口,等待结果。

只有朱见漭阴沉着脸。

朱厚煐刚巧入京。

皇城宫门关闭,不许随便出入。

他才知道,是老皇帝在手术,手术的消息,全天下都知道,上亿民众在为皇帝祈祷。

所有参与会诊的医生,都瑟瑟发抖。

生怕出现丁点错漏,万一老皇帝有丁点闪失,命肯定保不住了。

手术时间,整整六个小时。

当手术医生出来的时候,告诉大家手术成功,很多老臣在欢呼,刘大夏难掩激动,老皇帝延寿几年,他就能当几年首辅,这场交易值了。

而戴罪在家的谢迁,则在同一时间,踏上了去魏国的火车。

看着熟悉的京师,他喟然长叹。

在上车的时候,闻听老皇帝手术成功,他趴在火车上哭出声来,不止是押注失败的哭泣,还是恼恨自己的哭泣。

他这一去,不会再回来了。

哪怕朱见漭想诏,魏王也不会放人的,他会悄无声息的死去,无人会记得他的。

老皇帝是真狠啊。

医生说皇帝身体虚弱,术后恢复时间会很长。

这期间,所有参与会诊的医生,必须全程陪同,时时刻刻观察老皇帝的身体情况。

麻药过去二十四个小时,朱祁钰才醒转过来:“朕、还活着?”

“皇爷,您洪福齐天,自然没事的。”内侍说些好听的话。

朱祁钰轻轻咧嘴,像是在笑,活着的感觉真好啊……

新书废了,准备了两个月的心血,太难受了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