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68 往死里下手(1 / 2)

一周后,香港星河大厦:

“陈生,海信银行的贷款已经下来了,5亿港元已经到了我们的账户。”一大早,李浩楠便前来汇报。

“速度倒是挺快的,看来黄厂赞废了一番功夫了。”陈志文笑说道,对于一家存款只有120亿港元的银行来说,短时间之内就发出5亿贷款,难度还是有点大的,因为正常情况下,大量存款肯定放贷放出去了,银行本身也只留了政府规定的最低额度,在香港,这个额度目前是20%,能这么快拿出5亿,要么动用了这笔保底资金,要么就是紧急从其他地方拆借。

“是的,据说是向几家海外银行拆借的资金。”李浩楠又说道:“我们已经安排人联系上了海信银行的一位财务副总监,他愿意配合我们,不过他也拿不到海信银行高层做假账的实质证据,但他拿出海信集团的很多异常资金转移的证据,这些其实也就是海信银行为了填补这个坏账的表现,他要100万美元,随后我们安排送他去国外,他需要保证自己的安全,他还提出想在海外为我们集团工作。”

“这不可能,钱可以给,但替我们工作就算了。”陈志文摇头说道,做什么事自然得有回报,海丰银行的财务副总裁,在香港打工一族也算的上是高端了,正常一年几十万港元是有的,就算海信哪一天破产了,他只要没有过度参与做假账的事情中去,换一份工作也没问题,而举报自己的公司,哪怕法律上没问题,但这也绝了他在香港甚至其他国家的求职之路,因为任何一家公司都不会要这样的人。

要让别人付出这样的代价,自然得给好处,相比于一家香港本土第三的银行,一个有着完善银行体系、大量客户甚至一家开始布局海外的银行来说,这点钱算不了什么,而且最重要的是,举报的人真的有可能有生命危险。

一般中的商战都是各种在法律范围内的高智商游戏,而现实中,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逼急了狗急跳墙,什么都可能发生,比如佳宁集团在明年被港府严查,就是因为马来西亚大银行的一位审核员被杀,差点引发了外、交纠纷以及严重损伤了香港的经济形象。

“这个人的态度很强硬,他必须要有一份工作才行,如果这样的话,恐怕会耽误我们的计划。”李浩楠有些担心的说道,安排一份工作给一个人,以他的职位,其实很容易,百万港元年薪的,他们这些集团最高层都可以直接任命,老板一般也不怎么过问,但这个人就有些敏感了,必须要老板同意才行。

“那就这样,问他准备去哪个国家,在那边,让他自己投资一个店铺,做美的的经销商吧,这样的话,跟我们也只是普通的合作关系。”陈志文想了想说道,的确没必要因为这种小事而耽误时间,不值得。

“好,那我就去安排。”李浩楠答应下来,又问道:“那我们获得的这5亿港元,该做什么?”

“先留着吧,如果速度快的话,海信我们收购到手,这笔钱也就是银行一体的了,暂时也没什么投资的。”陈志文说道,他根本就不缺5亿港元,纯粹就是为了增加海信银行的资金压力,如果自己收购到手,这压力就变成自己的了,到时候右手还左手,把帐清了就行,再者来说,目前香港这边的确没什么好的投资对象了。

进入1982年之后,香港发生了很多大事。

这影响最大的,自然就是地价与股价的双双暴跌,整个香港的房屋及地皮成交价格,除了元朗美的工业城的附近还能稳住,其他地方都进入了下降模式,连中环也扛不住了,去年置地以73亿港元买下的地王,如今按照附近地皮价格来算,顶多只能值50亿港元,光这一个项目,半年时间就亏了20亿港元,一时之间,置地成为了香港民众的闲余话题。

不过置地显然不这么想,它还在继续扩张,今年3月,置地与益大集团以亿港元拿下了白璧山的大型别墅区项目,又以35亿港元,收购了香港电话公司%的股份,自此,怡和集团旗下,又多了一家市值超过百亿港元的公司,风头之大,似乎要有压住汇丰及陈志文的趋势。

而股市,恒生指数在去年创下1860点的高峰后,便一直波浪式下跌,到了如今,已经不足1200点。

虽然不是之前73年那样突然暴跌,但长期慢性的也一样对社会产生严重影响,特别是银行,地产萎靡的趋势下,新项目也非常少,而之前很多地产公司的抵押物,无论是物业还是股票,都开始下跌,抵押风险增加,收益降低,所有银行的日子都不好过。

5月5日,一条劲爆的消息,从明报发出:香港海洋信托银行的一位不知名的高层,带着海信银行的异常交易证据,走进了香港廉政公署并进行了实名举报对公众及政府隐瞒坏账,涉嫌的资金高达3亿港元。

此消息一出,海信银行的股价立刻暴跌3成,恒生指数立刻下创30点,证券交易所里的所有人立刻忙碌了起来,不是一堆海信的股民急着要抛售股票,就是一堆工作人员接着电话要抛售股票。

反应过来的海信银行立刻举行了记者发布会,宣称此事为无中生有,是友商在故意陷害,不过面对后续记者的提问,又回答的有些力不从心,一概都是目前还不清楚状况,有点眼力见的,都知道海信银行的内部肯定是有问题的,但有没有3亿港元,就不知道了。

发布会结束后,黄厂赞一脸疲惫的坐到了自己办公室的沙发上,刚刚的发布会,他被一群刁钻的记者提问,几次都被问的哑口无言,发布会虽然只有半小时,但让他感觉似乎过了几个月。

此刻,他的身边还有海信银行的几位副总裁,这几人可以说是目前海信银行的核心高层了。

“查到沈长青带去廉政公署的证据是什么了没?”黄厂赞休息片刻后,打破了沉默问道。

“不清楚,他是财务方面的负责人之一,即使接触不到我们的核心数据,但肯定也会发现我们转账的异常,光是这个异常,就肯定说明有问题了。”海信银行的财务总负责人谢红兵说道。

“你确定他接触不到我们的核心数据?那外界是怎么知道我们的坏账有3亿港元的?这个数字,与我们实际的账务差距不到5%,你又怎么解释?”黄厂赞问道。

“这”谢红兵被问的说不出话来,涉及到隐瞒6000多万美元的坏账隐瞒,这个操作在银行内部是肯定瞒不住一些中高层的,但他们也只会知道有问题,具体多少是不可能知道的,知道这个数据的,整个银行内部也就在场的几人,谁也不知道为什么去举报的沈长青是怎么说出这个数据的。

“现在的问题,并不是沈长青,而是接下来我们要如何面对廉政公署的调查,以及暂时安抚住公众的信心,要不然,一旦发生挤兑,就算廉政公署什么都没查出来,我们也都完了。”另外一名高管说道,面对大规模挤兑,一家正常的银行也绝对吃不消,给钱的话银行内部的资金肯定不够,不给的话,一旦消息传出,只会引发更严重的挤兑,乃至自己的其他合作方,也会逼着要债,那整个大厦将会彻底崩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