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00 又被坑了(2 / 2)

以前他陪太子去过一次香山县,同样是坐船,虽然是坐了战船,可在码头这边,同样是能看到人多人少的。

于是,他便派了个随从去问问情况,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宋濂等人进入客船之后,随从就赶回来了,向他禀告说:“大人,这些都是广东北方的灾民,等不及朝廷赈灾,去香山县讨生活的了!”

这一次,广东这边的风灾实在是大,死了不少人,受灾的灾民,宋濂这边不知道,但是他也能估计出来,绝对非常多。

广东这边已经上奏,请求朝廷赈灾,并免除田赋。

从过往经验来说,朝廷肯定是会准的。但是,路上肯定要耽搁一段时间。

宋濂听了随从的禀告,不由得皱了眉头。

随从似乎是看出他在想什么,便又对他说道:“小人问过,他们中的不少人,不想要老家的田地了,说去了香山县打工,一家子还能过得更好。留在老家的话,一个天灾,一年白辛苦不说,甚至还可能连吃得都没有!”

宋濂听了,不由得叹了口气。

农民就是靠天吃饭,收成好的时候还好,一旦有个天灾人祸啥的,那是真得难过的。

虽然说,他们去了香山县,是自发应对这个天灾的一种措施。

从码头这里看,也没有官府的人拦着,该是官府也是支持这些灾民前往香山县的。

但是,宋濂感觉到,这种灾民抛弃田地逃去香山县生活的方式,不好!

就这么下去的话,第一,香山县有这么多粮食养活越来越庞大的人口么?

第二,广东其他地方的百姓越来越少,田地怎么办?

带着这个忧虑,他终于又一次来到了香山县。

不用说,大半年,快接近一年的时间没见,香山县比起之前,又大了几圈。并且外围还有很多工地,正在平整道路,修房造屋,一副欣欣向荣的样子。

香山县的码头,也越加地繁华,不但是外乡人拥入香山县,并且还能看到不少客商,带着货物上上下下。

宋濂到了之后,先到驿站汇合,然后就把他看到的情况给太师李善长禀告了一番。

李善长一听,就有点奇怪了。

按理说,那么多人拥入香山县,肯定会让香山县的粮价飞涨才对。可是,他们在香山县的这些日子里,也有出去过,就是没感觉到粮价涨得多。

粮食问题,从乱世过来的这些人,都知道是大问题,便立刻准备调查,刚好方孝儒听到恩师到了,便赶了过来。他们自然就逮着方孝儒问了。

方孝儒一听他们的疑惑,便立刻笑着说道:“这事儿下官知道,在香山县,只要涉及到重要的民生物资,比如这粮食,驸马都设立了香山县官办粮店,负责粮食的收购和售卖。”

“非官办的粮店也有,但是他们的价格不会和官办粮店的价格相差太多,要不然,百姓也不会去买。更多的,他们卖那种最好的粮食,卖给香山县的有钱人吃。至于普通粮食,有官办粮店在,他们也没什么利润,自然不会去做。”

李善长听了,便皱着眉头问道:“我看香山县似乎有很多种甘蔗的,这粮田的收成,怕是没法支撑香山县越来越多的人口吧?”

方孝儒听了,当即佩服地说道:“这就是驸马的先见之明了,他早有安排人从南洋那边贩卖粮食回来。那边的粮食多,并且便宜,最主要的,其实就是这个路远了一点。”

东莞何家的能力确实是有的,那个何贵负责了南洋那边之后,运香山这边的物资过去,然后运南洋的特产回来,当然,其中有要求比例,必须有粮食,从而保证了香山县这里储备了足够的粮食平稳物价。

李善长听了,皱着眉头问道:“万一南洋那边不卖粮食过来了,那香山县这边越来越多的人口,一旦发生饥荒,必然是灾难性的。这一点,驸马有考虑过么?”

这个时候,他倒也没有小心眼,基于太师的身份,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这个问题。

并且,就算他不说,其他人也肯定会想到。

方孝儒听了,也是马上就回答道:“下官也问过驸马,有关这个事情。当时驸马的回答是,南洋如今还是一片散沙,这家不卖那家会卖。且驸马已经让人去那边雇佣当地人种植粮食,算是有自己的粮田,也能保证粮食供应。驸马唯一担心的是将来那边的人被人煽动,从而针对我们大明的人;另外,还有海路这边要经过交趾,他们相对而言比南洋其他地方都要强大一点,拦路抢劫的话,海运就会被卡住!”

说到这里,他看到有官员,特别是他恩师宋濂露出担忧之色时,便连忙又补充说道:“驸马也已经有考虑,真要发生这样的事情,断然是不能让人拿捏我们的粮道,到时候书信给燕王殿下,派水师护航。要是还有人敢和我大明过不去的,他便奏请陛下,灭了那些番邦小国!”

乐韶凤听了,有点严肃地说道:“要灭番邦小国,不是那么容易的。离得远,后勤压力就大。那些蛮荒之地又多高山,大河,行军也是不便。不说打仗没有必然把握,就算有把握打胜仗,可付出的代价怕也是会很大。要发起战事,还是要慎重啊!”

他曾经当过兵部尚书,说这个话可是有底气的,懂军事。

事实上,他所说这些,恰恰是当今朝堂上,包括朱元璋在内,都是这样的看法。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朱元璋甚至还给他的子孙列出了十个不征之国。其中一个,就是交趾。

不过他的继任者,也就是永乐大帝就没听他的,直接出兵灭了交趾,改名安南。

但是因为派过去的官员横征暴敛,导致民怨沸腾,又因为安南那边造反,让永乐大帝觉得他爹说得对,太不划算,最终就默认了安南独立。

此时,李善长听到方孝儒的话,顿时心中暗喜。

因为他终于发现了驸马的一个真正缺点,就是在军国大事上容易纸上谈兵,动不动就灭了人家,可他会知道,动刀动兵哪有这么容易的!

驸马,便是又一个赵括也!治政上不是,兵事上是没跑了!

李善长决定了,等回到京师之后,就从这方面下手,捧杀驸马!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