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68汉武帝认亲(2 / 2)

汉武帝一看,少女手指的那个少年就是韩嫣,长得膀阔腰细浓眉大眼。再仔细看这少女,也模样俊秀聪慧可爱。两人很是般配。汉武帝便说:“这好办,此事由我作主。选择吉日为你们二人成婚。”

韩嫣说:“婚姻大事,当有父母作主,否则不孝。”

武帝问:“你不喜欢她?还是觉得她配不上你?”

柳斗说:“俺喜欢。”

武帝说:“你喜欢就好,你父母那里我去说。”

三日后,韩嫣和杨娇娥真的结成了一对恩爱夫妻。

却说王太后进宫前曾嫁金王孙,两人生有一女,名叫金俗。王太后既嫁金氏,复被其母臧儿送入宫中,得幸景帝,立为皇后。金家深讳此事不敢泄漏。及武帝即位,金王孙已死,金俗嫁为民妻,武帝全然不知此事。王太后心念此女,但自己又不便明言,金俗更不敢认亲。韩嫣得知后向武帝备述始末,并言金氏家在长陵。武帝愕然道:“汝何不早言?既有这个母姊,应该迎她入宫一叙亲谊。”当下遣人至长陵,暗地调查,果有此女,当即回报。武帝十分高兴,吩咐备齐车驾自往迎接。武帝乘坐御车,一班从官卫士扈驾起行,千乘万骑簇拥着出了横门,直向长陵而去。

长陵系高祖葬地,距都城三十五里,立有县邑徒民聚居,地方却也热闹,百姓望见御驾到来,以为是就祭陵寝。谁知车驾却由通衢转入小市,大众见了不知何故,人人心中惊恐,所过之处一律关门闭户。武帝车驾到了小市西边,将入金氏所居之巷,巷门早被人民关闭。先驱官吏呼唤不开,便用强力将门打破,车驾得入巷中,直到金氏门前才停住。武帝怕金氏不知来由逃走,先命武士将其居屋前后围住,然后才让近侍传呼金氏出见。

当日金氏坐在家中,忽见来了无数武士,将前后门团团围住,一家人惊慌失措,不知犯了何罪,以致官府派兵来拿,吓得人人发抖,一时各自躲避。近侍入得门来,静悄悄的并无一人,于是到处搜寻,到了内房留心观看,似乎床下有人藏匿,遂一手将她拖出,却是一个妇人,问明即是金氏。此时金氏面无人色,身体软做一团蹲在地上。近侍见了甚是好笑,也无暇与她明言,两人将她挟住走出门外,到了武帝车前才将金氏放下,令其拜谒。金氏魂飞天外不知如何是好。武帝一见金氏,呜咽与语道:“大姐何必这般胆小躲入里面?请即起来相见!”金女听得这位豪贵少年叫她大姐,不知是何处弟兄。不过看他语意缠绵料无他患,于是徐徐起立。武帝便命人将她载入副车一同回去。

金氏上了副车,回想适才情形,恍如做梦一般。家中人等见此情形,方知天子特来迎接其姐,人人心中转忧为喜,自不消说。

金氏进了皇城,看不尽的亭台画阁琼楼玉宇,曲曲弯弯走进一座华丽的宫院。过一会儿.一群珠翠环绕、身穿五彩衣裙的宫女把她引进里面,只见上首坐着一位雍容华贵的妇人,妇人身边站着去长陵迎接她的少年皇帝。金氏心领神会急忙跪下,口称:“母亲在上,请受女儿一拜。”

见到一别二十多年的亲生女儿,皇太后又悲又喜,母女相抱大哭一场。收住悲声后,太后问起前夫金王孙的情景,知道金王孙自从妻子入宫一去不返之后,曾去找岳母臧氏评理,又去官府告状,自然是无人理会,他最后只得忍气吞声作罢。后来金王孙不曾再娶,把女儿抚养成人,于前几年病故。金氏无兄无弟,招赘一个夫婿进门,生有一子一女,只是家境贫寒度日艰难。太后听了又伤心起来。

母女正在泣叙,武帝已命内监传谕御厨速备酒肴,顷刻间便搬入宴赏团圆。太后当然上坐,姊弟左右侍宴,武帝斟酒一巵亲为太后上寿,又续斟一巵递与金女道:“大姐今可勿忧,我当给钱千万,奴婢三百人,公田百顷,甲第一区,俾大姐安享荣华,可好么?”金女当即起谢,太后也很喜欢,顾语武帝道:“皇帝亦太觉破费了。”武帝笑道:“母后也如此说,臣子如何敢当?”说着又各饮了好几杯。武帝又进白太后道:“今日大姐到此,三公主也应相见,愿太后一同召来!”太后连声称善,武帝即命内监往召三公主去了。

太后见金女服饰粗劣不甚雅观,便借更衣为名,叫金女一同入内。俗话说得好,佛要金装,人要衣装,金女随入更衣,由宫女替她装饰,搽脂抹粉装束停当,复随太后出来,可巧三公主陆续趋入。当由太后武帝引她相见,彼此称姐道妹欢声一片。这三公主统是武帝胞姐,均为王太后所出,长为平阳公主,次为南宫公主,又次为隆虑公主,都已出嫁,不过并在都中容易往来,所以一召即至。既已叙过寒暄,便即一同入席,团坐共饮,不但太后非常高兴,就是武帝姐弟也备极欢愉,直至更鼓频催方才罢席。金女留宿宫中,余皆退去。到了翌日武帝记着前言,即将面许金女的田宅财奴一并拨给,复赐号为修成君。金女喜出望外自去移居。偏偏祸福相因吉凶并至,金女骤得富贵,其夫却遽尔病亡,可能是高兴死了。

金俗自此大富大贵。但王太后对她并没有太深的母女情谊!

你可能听过这样一句话“女本娇弱,为母则刚!”不过对于王太后却不适用。如果王太后真的看重金俗,她就不会在金俗年幼时抛弃她毅然入宫;如果王太后真的看重金俗,也就不会在自己贵为一国太后时顾及诸多,不愿主动与她相认。一方面金俗是她当年瞒骗婚史的证据;另一方面,王太后也不确定金俗的存在是否会导致自己与武帝间的隔阂。出于面子上的顾虑,王太后选择的是不主动认回女儿。于她而言,金俗还是比不得她的声誉。

却说武帝宠遇韩嫣,累给厚赏。韩嫣坐拥资财,任情挥霍,甚至用黄金为丸弹取鸟雀,长安儿童往往跟随。韩嫣一弹射,弹丸坠落远处不复觅取。一班儿童乐得奔往寻觅,运气好的拾得一丸,值钱数十缗。韩嫣也不过问,反正钱多。时人有歌谣道:“苦饥寒,逐金丸。”武帝颇有所闻,但素加宠幸,何必为此小事责他过奢。会值江都王刘非入朝,武帝约他同猎上林。先命韩嫣往视鸟兽。韩嫣奉命出宫,从人却有百余骑。刘非正在宫外伺候,望见车骑如云,以为是天子出来,急忙麾退从人,自向道旁伏谒,不意车骑并未停住。刘非起问从人,才知是韩嫣坐车驰过,刘非忍不住怒气直冲,欲奏白武帝。转思武帝宠遇韩嫣,说也无益,不如暂时忍耐。待侍猎已毕,刘非入谒王太后,泣诉韩嫣无礼。刘非系程姬所产,虽然不是亲子,究竟由景帝所出,不能为韩嫣所侮。王太后好言抚慰,说要加韩嫣的罪。也是韩嫣命运该绝,王太后一经调查,复得韩嫣与宫人情事,两罪并发,即命赐死。武帝还想替韩嫣求免,被王太后训斥一顿,只好听他服药毙命。江都王刘非仍然归国,未几即殁,由子刘建嗣封。

韩嫣的弟弟名叫韩说,曾由韩嫣荐入,武帝惜韩嫣短命,乃举韩说为将,后来列入军功,封案道侯。

韩嫣将金俗的消息告诉武帝,应该是母女相认的首要功臣,可他最终的宿命却是被太后赐死。这其中掺杂了王太后对于韩嫣的报复成分。毕竟王太后以前生过孩子,她自己都没有告诉儿子,而韩嫣却偏偏向武帝提起,这不是打王太后的脸吗?万一武帝不认姐姐或者因此而看轻自己呢?

可能很多人都会羡慕金俗后半生的结局,但是她年少时那段缺少母爱陪伴的时光,她又该如何羡慕那些有母亲的孩子呢……普通人别抱怨母亲给不了你所想要的,你应该感谢她即便是一无所有,可是也不愿意放下牵你的手……

金女领着一对儿女安闲度日。后来其子长成,称为修成子仲,倚着太后之势在外骄恣横行,一时官吏人民畏其势力,甚以为苦,这是后话。!--over--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