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笔趣屋-笔趣阁小说网>辣文小说>这个明星疑是精神病> 这个明星疑是精神病 第一百七十七章 《狸猫换太子》超级盈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这个明星疑是精神病 第一百七十七章 《狸猫换太子》超级盈利!(1 / 2)

    十月已经到了最后一周。

    韩舟在这段时间,获得了大量的休息时间。

    整整一年了,韩舟也获得了两周假期。

    这两周,韩舟回到了蜀都,安排家里面住进了鹿湖,然后在家里面躲了两周。

    当然,其实也不是没有出门。

    这一年,老韩同志考了驾照,所以韩舟去给老爸买了一辆车。

    韩舟自己不在家,每次给父母打的钱,他们也没用,就存在那儿。

    而韩舟出主意让老汉儿考了驾照,然后给他们买车,让老汉儿可以带着老妈到处去旅游什么的。

    至于店里,找个人代看着吧。

    两周后,韩舟没有回横店,而是在动画部这边待着。

    这一次《火影仙人》开始制作了。

    最关键是,《哪吒》各种技术论证,剧本论证,人物原画,故事风格,都已经敲定了。

    现在就要开始正式制作了。

    几乎足足花了半年时间,才搞定这一切。

    而正式的制作阶段,反而不怎么花时间,如果快的话,能赶上明年暑期档。

    如果慢,也能赶上明年春节档。

    在动画部这边做完了事儿,韩舟才正经八百的回到了横店。

    而《少包》在央一黄金档的播出,也来到了尾声。

    这一个月,周一到周五,都在两集联播,只有两天因为晚会安排,没有播出。

    到了月末,还是播出到了最后时刻。

    观众们也随着剧情,其实大概能猜测到发生了什么。

    不过现在,大家已经习惯了包拯把所有人叫齐,然后开始装逼。

    《少包》《翻龙劫》也就是这个世界版本的《狸猫换太子》,出自于古代典籍,由很多代的改编,形成了很多不同的版本。

    在《三侠五义》中,故事和《少包》的故事剧情是不一样的。

    《三侠五义》中,宋真宗皇后去世,这个时候刘妃和李妃同时怀孕。

    因为缺少正宫,这个时候宋真宗就说,谁先生下儿子,谁就是皇后,这个孩子就是太子,未来的皇帝。

    刘妃就联合宫中太监总管郭槐,接生婆,趁着李妃刚刚生产后虚弱时,以剥了皮的狸猫,换掉了刚出生的太子。

    刘妃命令宫女寇珠勒死真太子,寇珠于心不忍,就把太子交给了宦官陈琳。

    陈琳将太子藏在食盒之中,带给了八贤王。

    这边宋真宗见到李妃生了个剥皮狸猫,以为李妃生了个妖物,于是将其打入冷宫。

    不久之后,刘妃生产,也生了个儿子,这个孩子就被立为太子,而刘妃就成了皇后。

    谁知道,六年后,这个太子因病夭折,宋真宗没了儿子,于是把皇兄八贤王的儿子抱养了过来,过继立为太子。

    当然了,这个所谓八贤王的儿子,其实就是真太子。

    不久之后,真太子不小心走到了冷宫,遇到了生母李妃,结果两者没有言语俱是声泪俱下。

    刘皇后知道后,拷问寇珠,寇珠撞台阶而死也没有说出真相。

    而刘皇后就在真宗面前进谗言,让真宗赐死李妃。

    一个小太监因为李妃对其很好,愿意做这个替死鬼,代替她去死,而真正的李妃逃出宫后,隐藏了起来。

    多年后,恰逢包拯在陈州放粮赈灾,遇到了李妃,知道了其中的情况。

    这时候宋真宗早已经死了,太子已经成了皇帝。

    包拯想办法让李妃和皇帝见了面,一切真相大白。

    这个故事,就是原版的狸猫换太子。

    狸猫换太子这个诡计,也成为了自古以来,第一个侦探作案诡计。

    不过,在《少包》版本中,这个故事被改的更真实了。

    原版只是思考了诡计问题,没有过多探讨人心,而在《少包》版本中,这个故事可以说是堪称绝杀!

    这个版本中,寇珠得了命不久矣的病,又因为曾经受了李妃一饭之恩,一直铭记在心。

    所以,暗改圣旨,引来八贤王,并且自杀,然后临死前坚持着把凶器塞到了被迷晕的八贤王的手中。

    当殿门打开,文武群臣进入大殿,全都傻了。

    以贤明著称的八贤王,居然杀人了!而且是在皇宫中杀人!

    天子犯法尚且与民同罪,王爷又如何?

    迫于压力,皇帝请来包拯查案。

    这就是没怎么读过书的寇珠最聪明的地方。

    她知道天下第一聪明人是包拯,也知道八贤王对包拯很好,最终一定会查到李妃的事情,她要用自己的命,换一个真相大白。

    她在赌,她赌以包拯的性格,知道真相后,一定会说穿一切。

    而八贤王何等聪明?很快他就想到了这一点。

    很快,协助包拯查案的利小刀自杀,一切疑点重重。

    而自杀时,还故意陷害郭槐。

    而这一切其实是八贤王主使的。

    八贤王知道,以包拯的聪明,肯定很快就能查出来郭槐是冤枉的。

    然后就会查出利小刀是自杀,就会把事情引到另一条路上。

    果然,包拯查到了一切,得到了一个八贤王故布迷阵的假答案。

    【八贤王当年与李妃勾搭苟且,为了保密,杀死宫女灭口,又让查案的利小刀自杀,一切就是为了掩盖这个罪行。】

    得到这个答案后,庞太师立刻要求皇帝处死八贤王,话里话外就一个意思,如果不处死八贤王,我就发飙造反了!

    可惜的是,庞太师太急了!

    本来,八贤王利用自己的聪明和权势,完成了一次完美犯罪。

    就连包拯都查不到的完美犯罪。

    但是庞太师急着想要铲除阻碍,想让八贤王快点去死,想杀掉包拯。

    就是他派去的杀手,在袭击包拯时,碰巧打翻了酒,酒洒在了当初从隐逸村带出来的一块黄布上。

    黄布被酒水打湿后,出现了字迹。

    而这时候,包拯和宫女寇珠经常去吃面那家面馆的老板小六成了朋友,就去找他喝酒排忧解难。

    提及这个事情,小六却说自己也有一块一样的黄布。

    拿出来后才知道,不一样。

    包拯的黄布是被撕开的左半边,小六的黄布是撕开的右半边。

    包拯拿小六买来的酒泼在黄布上,看到了上面写的另外一半的字。

    小六不认字,看包拯浪费这么好的酒泼在布上大为痛惜。

    而包拯却六神无主,整个人傻了。

    谜题已经揭开了。

    这是一个,说出来后,会让自己身死,会让这个国度陷入动荡的恐怖真相!

    而最终,所有人都支持包拯。

    因为包拯不是一个政客,只是一个侦探。

    包拯平生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查出真相,让真相大白!

    大殿之上,包拯先说八贤王不是凶手,又说八贤王是凶手。

    让皇帝一脸懵逼。

    然后包拯又说,庞太师也是凶手。

    皇太后是凶手。

    陛下你也是凶手。

    包拯一字一句讲述当年的事情。

    原来,六子正是那个真太子。

    当年,狸猫换太子,六子被交给崇庆殿七个守卫,让他们去杀了太子,然后回去复命。

    崇庆七鹰不是傻子,知道杀了太子后会去复命,自己一定会被杀掉。

    于是,他们放走了真太子,自己逃之夭夭,到了隐逸村隐居。

    而七个人中,唐二担惊受怕,想要放弃隐居,回去认错。

    其他六人当即杀了他。

    这一切,也迎来了后来的卓云的复仇,引来了包拯查案,最后带走了唯一的证据,黄布。

    而庞飞燕在隐逸村出来后,行踪被查的一清二楚,庞太师直接灭掉了隐逸村。

    可惜,晚了一步。

    真相已经提前被带了出来。

    六子,就是太子。

    在这个事情中,皇后逼死了很多人,而当今皇帝就是受益者。

    八贤王为了稳定朝局,不惜让利小刀赴死,也准备好了自己顶锅,准备好了去死。

    庞太师在这个事情中,更是杀人无数。

    一切现在真相大白。

    观众们哪想到最后剧情这么刺激。

    这也是唯一一次,一个案件案情结束后,还有后续的篇章。

    各方离开后,都有动作。

    包拯要最快时间带着所有人还有六子,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庞太师举兵前来,要抓到六子。

    八贤王也带兵前来,同样要六子。

    包拯此时,谁都不信。

    因为包拯已经明白了。

    这个世界,能够无论一切只追寻真相的,只有自己这群人而已。

    而这时候,皇帝亲自到场。

    他要和六子单聊。

    谁都没想到,六子根本不看重什么皇位。

    六子很清楚,自己大字不识一个,让自己去当皇帝?那这个国度将会民不聊生。

    皇帝也很纠结。

    按道理,他应该直接杀了六子,才能稳定朝局,但是眼前这个人是自己的哥哥,皇家血脉,本来应该是太子,应该是皇帝,结果却是个连面都不会煮的面馆老板。

    皇帝派人去查了六子。

    知道六子甚至煮面都没有章法,更别说什么治理国家了。

    他绝不会把皇位拱手相让。

    而六子也压根没想要皇位,六子从小没有父母,只有后来偶然间遇到了宫女寇珠,对自己很好。

    然后就是遇到了包拯,愿意和自己做朋友。

    六子,只想和自己的亲生母亲李妃一起离开这里。

    皇帝当即说要给六子大富大贵。

    六子根本没兴趣。

    就连煮面都不在意生意的六子,要大富大贵吗?

    最终,六子见到冷宫中已经疯了的李妃,远远就跪在了地上,然后用膝盖一步一步前去。

    母子都没有话说,只有泪水。

    事情到了这一步,包拯似乎也没法再在这个朝堂待下去了,策马扬鞭,与公孙策,展昭,远去。

    【大结局】

    这三个字亮起来的时候。

    当《只要有你》响起的时候。

    观众怅然若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